全球報告倡議組織(GRI)要求企業需揭露人權政策與盡職調查,其中人權主題也包含了 DEI 的管理作為。DEI 是 Diversity(多元)、Equity(平等)與 Inclusion 包容的縮寫,為現今許多國際企業積極關注的管理文化,亦是永續發展的重要指標,其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性別平權、減少不平等、多元夥伴制度等息息相關。
而最近台灣掀起的 MeToo 議題,在美國發起後現今全球已超過 85 個國家響應,全球對於性別平權等關注度不斷提升,DEI也成為企業不可忽視的趨勢之一。
企業注重 DEI 能帶來的具體效益
發展 DEI 可以為企業吸引人才、創造競爭優勢、提升品牌聲望,也有助於企業營運成長。根據 2023 年 Deloitte Z 世代和千禧一代調查報告顯示,新世代選擇工作時會考量自身與企業價值觀是否相符,並重視企業推動永續發展、勞動權益與 DEI 等的積極作為。2020 年麥肯錫調查顯示,公司成員組成較多元的企業,盈利能力比其他企業高出 12%,其中高階管理職多元化程度較高的企業,盈利能力比其他企業高出 25% 以上,顯示 DEI 對於企業營運有很大的影響力。
DEI 的國際案例
目前國際已有許多成功推動 DEI 的企業案例,例如:施耐德電機(Schneider Electric)集團為促進同工同酬,發起全球薪酬公平計畫,自招募任用、績效評估、薪資調整等面向結構性審視薪酬差距的原因,並設計公平的薪酬方案並在各國營運據點實施,現況薪資差距已逐年縮小,預計在 2025 讓同條件的員工薪酬差距小於 1%。而資生堂(Shisheido)為了改善日本職場性別平等的問題,致力於提供女性技能提升與培訓計畫,並調整組織的招募、晉升的政策與規範,以減少女性職涯發展的阻礙,自 2017 起資生堂女性管理職的比例增加了 24%,並預計於 2030 年將女性管理職佔比提升至 50%。
國內企業推動 DEI 的困境
然而企業推動 DEI 時經常會碰到下述困境與盲點,首先,現今企業多以合規為標準來強調企業實際推動的 DEI 活動,並未深入探討 DEI 對企業產生的實質影響;其次,企業推行 DEI 常缺乏系統性規劃,多數透過課程試圖改善個人行為,卻忽略公司潛在制度與社會結構性偏見所造成的實務問題,使得 DEI 推行成效不彰;第三,許多企業並未主動收集、分析衡量 DEI 的資料數據,難以透過量化資訊來挖掘公司內特定群體是否正面臨不公平的困境。而大多企業未將 DEI 納入核心營運目標之中,使得高階領導者缺乏 DEI 管理意識,難以帶領公司實踐變革。
我們如何協助企業推動 DEI
企業若期待能突破窠臼,以更全面且完整的架構推動 DEI,Deloitte 建議企業可由以下步驟著手:
1.現況診斷評估: 評估公司目前的 DEI 發展階段與需求,並透過優、劣勢分析解析探討 DEI 的發展方向。
2.組織策略發展: 根據診斷結果擬定企業的 DEI 發展目標與策略,開展執行方案與計畫。
3.領導力發展: 強化高階領導者對於 DEI 的認知,以帶領組織文化的轉型與變革。
4.人資流程轉型: 系統性檢視人才生命週期的制度流程,以建立更完善的 DEI 管理作為。
5.溝通與參與: 透過 DEI 行為指標設計與教育訓練,建立全體員工的 DEI 意識,並利用雙向溝通收集員工回饋、持續優化公司管理作為。
「多元共融 DEI」為全球永續議題帶來更有人味的新活水,推動 DEI 做為的成效也彰顯企業營運管理的層次,居領導地位的國際標竿企業多具備成熟的多元共融文化價值。DEI 不僅是報告書揭露的性別比例、活動口號或價值觀,更是幫助企業提升競爭力的關鍵策略行動。透過完整的架構推動積極變革,對於多元價值的兼容並蓄,使企業得以建構更有韌性與高容錯的團隊,在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皆能透過 DEI 對企業營運產生正向的貢獻,在環境的變化中降低人因風險,使雇主品牌形象更貼近公眾價值,並在持續競逐永續革新的全球市場中取得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