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疫情期間,許多從事 B2B 業務的公司開始透過遠距互動、線上銷售,作為銷售業務在非常時期與顧客保持聯絡的一種應急措施。但隨著疫情過去,B2B 買家無意恢復過去需要密集接觸的「談生意」模式。
麥肯錫的報告指出,只有約 20% 的 B2B 買家希望可以與業務面對面互動;同時,超過 90% 的 B2B 採購決策者表示,他們更期望長期運用遠端、數位銷售的工具進行採購,更有 99% 的決策者表示,他們非常樂意使用自助服務工具下單,完全不需要人際互動。
自助 B2B 客戶的崛起,下單 B2B 產品就像網購一樣容易
長久以來,B2B 行銷策略一直都是線性的,需要一步步篩選、說服客戶,《富比士》分析,隨著年輕世代進入職場,採購團隊變得愈來愈年輕,千禧世代如今掌握著近一半 B2B 客戶端的預算,比起電話交談或面對面開會,他們更喜歡線上交流。
因此,「自助 B2B 客戶」大量出現,他們希望可以擁有立即獲取資訊,以及測試解決方案和產品的自主權。在自助 B2B 客戶的世界中,B2B 和 B2C 的採購體驗並沒有明顯的界線,因此對於 B2B 產品供應商來說,最關鍵的挑戰是確保他們的數位工具採購模式,有著可與購買 B2C 服務相媲美的效率和流暢度,串起一個良好的採購體驗。
針對這樣的趨勢,英國行銷顧問公司 Smart Insights 建議 B2B 服務供應商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
1. 定價資訊透明化
就跟一般消費者在網購時會「貨比三家」一樣,根據 Gartner 的數據,B2B 買家在網路上搜尋、研究資訊的時間,比 B2B 服務購買流程的任何其他部分都還要多,其中最關注的,無非就是「價錢」。
將定價透明化放在網路上,雖然會讓競爭對手得知定價資訊,但同時也會讓更多潛在客戶看到。揭露價格,有助於讓自助型的客戶直接透過官方網站上的內容得到重要資訊,促成轉換;換言之,若一個 B2B 解方並未呈現價格,需要採購者進一步打電話或者透過電子郵件聯繫業務,他很可能因為覺得麻煩就流失掉了。
2. 「零摩擦力」提供試用、示範,加快決策速度
在非線性世界中,B2B 採購端必須經過一系列的討論、比價、測試,以做出正確的購買決策。
B2B 解方供應商若能提供試用、示範,會加速客戶度過前期對於產品有許多疑慮和噪音的時期。特別是以產品為核心成長、營收來源的公司,可以妥善「試用」創造更多業績:將基本、試用方案的進入門檻降到最低,並且讓用戶看到即時效益,一旦用戶覺得好用,就更有機會升級額外功能,創造收益。
3. 開始經營 B2B 評論
研究表明,許多年輕世代基本上在瀏覽一輪評論之前,是不會考慮購買任何東西的。這意味著評論除了是讓採購對某產品有信心之外,也可以是潛在客戶發現自家解決方案的管道之一。
《富比士》建議,B2B 企業 可以嘗試在 LinkedIn 建立群組,推廣產品及服務,它為受眾提供了線上的論壇,使品牌能有效地與客戶群對話,更好了解客戶的需求及痛點、解決問題,以建立更深層的連結。此外,透過群組能認識到更多具有影響力的人,並互相切磋交流,有效拓展人脈。
自助客戶帶動自助銷售服務,對供應端也有好處
自助 B2B 客戶的出現,催生 B2B 服務供應端強化自己的自助銷售技術,對 B2B 供應商來說,也有好處。像是客戶可以自己完成全部或大部分下單時,銷售週期會縮短,又或者是業務和採購接洽的過程中,任何摩擦都可能直接導致銷售損失,透過自助銷售就能夠大幅降低這種風險。
此外,自助銷售服務讓買家可以自行管理大多數訂單,不必等業務接電話或回覆電子郵件,釋放出的業務人力則可以在真正緊急、需要支援時更快做出回應,總體而言對於採購或銷售端來說,都是好的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