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人工智慧與 5G 網路的發展成為全球熱門議題,帶動了跨產業的投資與關注。個別科技不再彼此孤立,5G、AI、IoT等技術較以往更加相互串聯與依賴,不久的將來可望整合運用在工廠、醫院、港口、自駕車等場域,在產業中發揮極大的影響和價值。而此篇文章將談到的主角- 專業服務機器人 ,更是在5G 及 AI技術邁入成熟的時代下,即將在市場上迅速起飛的新興產品。

近期Deloitte發布的《 2020全球高科技、媒體及電信產業趨勢預測 》報告中預估,在 2020 年即將銷售出的 100 萬台企業用機器人中,專業服務機器人將占其中的五成以上,並創造超過 160 億美元的營收,更較 2019 年成長 30%。此外,就企業投資而言,專業服務機器人的市場成長速度遠高於工業機器人;單位銷售量亦有望在今年超越工業機器人。

圖1_專業服務機器人成長
圖片來源:

工業機器人與專業服務機器人之差異

外界通常用「機器人」一詞涵蓋 工業機器人及專業服務機器人 ,然而這兩種機器人的功能不同,造價不同,過去與未來的成長趨勢也大不相同。在這裡我們先來簡述兩者的差異。工業機器人早在 1970 年代即已存在;生產線上的機械手臂就是工業機器人的原型,這類機械的自由度與彈性各有不同。專業服務機器人的歷史則比較短,該市場直到最近 10 年內才真正開始發展。有別於工業機器人,專業服務機器人主要用於製造業之外的產業(如物流、零售、餐旅與醫療保健),而且通常用於協助人類,而非取代人類。大多數服務機器人皆有輪子,因而具備機動能力或半機動能力。

圖2_機器人圖片
在這座假設性的物流中心或倉庫中,橘色機械手臂屬於工業機器人,2輛低底盤車輛則為專業服務機器人。
圖片來源:

專業服務機器人:成長的時機成熟點

物流業是專業服務機器人的最大客戶,約占銷售市場的 5 成。Deloitte產業研究團隊進一步預測,專業服務機器人市場在 2020 年和未來幾年皆將達到兩位數成長。這樣樂觀的預測是以兩大科技進展的影響作為根據:

  1. 5G 網路技術提升了無線連線能力。
  2. 邊緣運算人工智慧(edge AI)晶片的持續降價與進步。

今後機器人將有能力直接進行處理器密集的 AI 運算作業(不必在雲端上),並可同時在高度可靠及低延遲的連線狀態下運行。

5G 連線高達 99.9999% 的穩定可靠程度、延遲時間不到 1 毫秒,並能在每平方公里支援 100 萬組裝置。以上優勢有望讓需要經常移動的專業服務機器人享有高度可靠的連線能力。

另一方面,edge AI 晶片的發展進一步協助專業服務機器人達成使命。專為 AI 運算設計的晶片耗電程度明顯較為減少,執行運算所仰賴的晶片數量也比較少,因而更容易配合晶片搭載數量的相關限制與需求。

5G 與 edge AI 晶片的結合,足以確保機器人表現生產助力,並將機器人的成長率推升至另一個境界。

消費者端的專業服務機器人:營收貢獻度低,但為數眾多

除了企業使用的工業與專業服務機器人之外,還有 2 個龐大且日漸茁壯的消費性機器人市場: 居家清潔機器人及娛樂機器人 。居家清潔機器人專門用於吸塵、割草、清洗窗戶等工作,2019 年的銷售量為 1760 萬個單位,較 2018 年成長 44%。娛樂機器人(如娛樂玩具、教育學習機器人)2019 年的銷售量為 450 萬個單位,較 2018 年成長 10%。就機器人年度單位銷售量的計算而言,消費者市場表現極為可觀,但就銷售額而言,該市場的重要性明顯較低。消費性機器人在每年的機器人銷售量中占了97%,卻僅在機器人產業營收中占了七分之一。話雖如此,5G 與 AI 晶片的成長動力,亦可能對於消費性機器人產生深遠影響。更聰明的吸塵器機器人,甚至有能力運用 AI 辨別可清除的灰塵與小狗糞便,從而成為掀起產業變局的主要動力。

企業主面對機器人崛起的下一步

機器人產業 2020 年的成長率雖然可能回升至超過 20% 的水準,企業界對於產業的飛速成長還是不宜過度期待。2008 – 2019 年的工業機器人市場複合年均成長率為 13%。Deloitte全球產業研究團隊預測,未來服務與工業機器人的合併成長率將大致落在這樣的水準。這樣的成長並不足以導致機器人在近期內搶走大量人類職缺,也不足以造成每家公司都迅速改用機器人。對於企業主來說,更大的挑戰應在於設想專業服務機器人使用案例與投資報酬率,並評估是否與何時成為合適的作業工具。

欲瞭解更多有關5G、AI與機器人的新興趨勢,歡迎參閱Deloitte《2020 高科技、媒體與電信產業趨勢展望》報告。

作者介紹 |

溫紹群

勤業眾信數位轉型服務負責人

具多年數位科技、風險管理與組織轉型顧問經驗,參與數項數位策略規劃、數位科技安全管理與數位科技治理導入工作,協助政府、金融業、高科技與大型製造業CXO進行數位轉型與規劃,近期亦協助公部門與私部門協力發展智慧城市應用,同時也是勤業眾信新創事業團隊成員、能源、資源與工業產業負責人暨電信、媒體及娛樂產業負責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