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媒體當道,內容創作者不再受制於內容生產和行銷公司,也不需要自備昂貴的設備,只要有一支手機可以拍影片、發文,人人都可以輕鬆發表自己的作品。

「這是一個人人皆為創作者的時代。」KKCompany 執行長林冠羣表示,就連 Meta(臉書)創辦人佐伯格(Mark Zuckerberg)宣示轉型為元宇宙公司時也曾說道:「當我們建設元宇宙,我們就必須專注為創作者解鎖賺錢機會。」

隨著 Facebook、Medium、YouTube 等平台興起,雖然降低了內容創作者創作過程的門檻,並使創作者有機會得以累積大量粉絲,但由於用戶產製的內容與行為數據大多由平台方掌握,創作者僅能獲得微薄的點閱分潤和廣告費,雖有流量卻不易變現,成為當前創作者們最大的挑戰。

不過,林冠羣認為,未來訂閱制的普及,加上元宇宙與 NFT 等新商模的出現,還是會讓愈來愈多個體戶創作者投入,透過內容來賺錢,將不再是難事。

NFT 賦能創作者,再也不會因為一鍵複製價值消散

推出 NFT 市場一站式服務 Qubic Creator 的 MaiCoin 集團,其產品負責人陳致豪認為,NFT 的出現將能大大賦能創作者。根據市場調查機構 Chainalysis 統計,2021 年總計有超過 409 億美元流入 NFT 市場,說明 NFT 市場規模正持續擴大。

陳致豪指出,過去數位藝術家的作品可能只是網路上的一張圖片,他人可以很輕易地右鍵複製,因為真偽難辨,轉售價值相當低。「NFT 有所有權的概念,能夠確保唯一真跡,解決了先前的問題。」有了這樣的機制,創作者更能直接靠著內容變現,更可以在智能合約上設置版稅,從而在其 NFT 不斷交易時獲得被動收入,把自己的作品真正「貨幣化」,而不像過去只能倚賴授權獲利。

另外,NFT 也有助於創作者建立穩健的社群,「NFT 衍生出 PFP(頭像式藝術),可以辨識誰是創作者的粉絲。」陳致豪指出,在這些社群中,創作者可以親自與大眾互動、做行銷推廣,打破傳統市場大公司、大通路壟斷。

創作者除了靠文字、圖片抓眼球,還能靠聲音抓住人的耳朵

根據 Sound On 發布的「2021 年度聲音經濟報告」指出,2021 年,台灣的 Podcast 節目數與內容產出總時數呈現穩定上升趨勢,總收聽量成長已經超過 200%,已是聽眾日常生活中的陪伴。

從統計數據也能明顯看出 Podcast 帶來的經濟收益,正高速成長。據 Statista 統計,2019 年美國 Podcast 聽眾已達到 7,500 萬人,預計在 2024 年會達到 1 億 6,400 萬人;再根據美國互動廣告協會(IAB)釋出的報告,預估到了 2023 年,Podcast 市場規模將達到 20 億美元。

「聲音類型的廣告,是更有說服力的。」SoundOn Global 聲浪全球執行長黃建翰表示。根據《天下雜誌》與東方線上合作的《2021 聽經濟大調查》,Podcast 固定聽眾有超過 6 成比例支持廣告置入,46.1% 聽眾會因 Podcast 廣告而主動搜尋相關商品,近 1 成有實際購買行為,含金量不容小覷。

黃建翰指出,過去常見的冠名贊助、業配廣告,經常只讓當紅的少數創作者受惠。為此 Sound On 準備投入一種新的廣告模式——自動化廣告,可以根據業主的需求,安插在所有受眾相符的節目中,「這樣的話,所有流量都可以被運用到,內容也不會只能收取一次廣告收入。」他說。

黃建翰還補充,如此一來,頭部創作者便有機會在舊內容中動態替換新廣告內容,持續產生利潤;中後段創作者也有機會獲得分潤,支持更持久的產出內容。

相比於圖片和文字需要閱聽人完整的專注力,聲音具有隨身便利性,可以釋放雙手雙眼,人們可以一邊工作、通勤、做家事,一邊聽 Podcast,「聲音的內容是非常自由的,台灣是一個得天獨厚的華語創作世界,是創作者可以盡情揮灑的天地。」只要有人社群顧問執行長陳思傑說。

作者介紹 |

張庭瑋

特約採訪編輯

一名企圖用文字賴以為生的社畜、小時候真的有讀書的記者。
 
在《未來商務》新商業社群中與報導企業數位轉型、科技賦能以及商模創新的故事,也關注企業轉型過程中需要的各種「B2B解決方案」,以新聞工作者的角色,與企業並肩在數位轉型的道路上。
 
企業轉型故事、解決方案採訪需求請來信:fc@bnext.com.tw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