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obe 近日宣布以 200 億美元收購雲端協作開發工具平台 Figma。儘管消息震驚設計圈,但此舉應當醞釀已久。

早在 2019 年,Adobe 就已經在自家年度報告上提及 Figma ,將其視為競爭對手;而根據 Adobe 釋出的報告,Figma 所處的設計協作領域市場規模預計在 2025 年達到 165 億美元。Adobe 急著在尚未 IPO 前收購 Figma,防守意味濃厚,也反映出兩者客群可能重疊甚多。

雖說如此,Figma 本身成長速度也不遑多讓。不僅淨收入留存率(NDR)超過 150%,在 SaaS 產業中創下亮眼成績,2022 年化報酬率也是去年的 2 倍,今年全年持續性收入預計達到 4 億美元,且相較於年成長僅 10-20% 的 Adobe,Figma 在近年並無成長趨緩跡象,預計將帶來豐沛的現金流。

Figma 如何締造藍海市場?

成立僅 10 年的 Figma,起初將自身定位為圖片編輯軟體,最大的競品則設定為 Photoshop;但很快就改變了策略,以 UI/UX 設計師的痛點出發,日漸發展成一款「為多人團隊打造的協作軟體」。

強調「多人協作」,或許是 Figma 與其他繪圖軟體產生最大差異之處。不同於 Adobe 的 Illustrator、Photoshop,旨在替專業設計師打造功能強大的編修工具;也不同於 Canva 專注於替無設計基礎的人員提供模板、降低產圖門檻,Figma 的強大同步功能,彷彿是替整個產品開發團隊量身打造。除了可以免於創建副本、下載並來回給予評論、處理繁複的版本控制問題,Figma 能夠以直覺方式讓工程師、PM 給予及時回饋,繼而加速整個團隊的開發進度,對快速迭代的工作週期來說是一大福音。

此外,Figma 的「插件社群」,也是產生正向循環的一大因素。開發者能夠根據自己的工作流程打造插件,並且方便分享給其他用戶;其他用戶也基於對社群的信任,相信使用插件並不會使他們面臨安全風險。如此一來,個人自發性的貢獻,便可以擴展成整個社群共享的成果,形成正向循環。

所以,Adobe 是否成贏家?

儘管龐大公司的編制讓自家推出破壞性革新的產品開發有一定難度,但 Adobe 對於整併新創、鞏固自家 SaaS 版圖向來是不遺餘力,例如前幾年以 15 億美金收購團隊協作工具 Workfront。

雖然投資人對獲益能力並不看好——消息一出,股價驟跌 17%,市值縮水 300 多億美元,但考量到 Figma 在科技巨頭間炙手可熱,旗下客戶包含:Airbnb、Google、Netflix、Twitter 等,若能維持現在成長速度,必對軟體巨頭是一大助益。

作者介紹 |

鄧舒澤

喜歡閱讀也喜歡寫的 INFJ,夢想是養一隻 XL 的黃金獵犬,相信好的觀點可以改變全世界!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