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 1 月 6 日,麥當勞執行長坎普斯基(Chris Kempczinski)透過一封內部信,對全體員工表示,公司預計會在大規模重組過程中,進行裁員,但並未透露可能的裁員人數,僅稱將於 4 月 3 日前,做出決定。

2022 年第 3 季,麥當勞美國本土銷售額,成長 6.1%;全球店面銷售額增幅,則來到 9.5%,當季營收、每股純益(EPS),皆優於市場預期;此外,據估算,麥當勞 2022 年度營收,可望來到 236 億美元,年增約 2%。

今年以來(截至 1 月 6 日收盤),麥當勞股價累計上漲逾 2%,來到 269.47 美元,並預計於 1 月 31 日,發布 2022 年第 4 季財報。

麥當勞 2022 年第 3 季銷售額表現。
麥當勞 2022 年第 3 季銷售額表現。
圖片來源:

商品售價調漲,來客數、銷售額不減反增

即使麥當勞自去年 7 月起,調漲部分商品售價,但美國當地來客數,仍逆勢成長,德國、法國、澳洲、英國等地分店,銷售額也明顯增加。

令人好奇的是,比起其他業態相似的速食連鎖店,麥當勞在成本攀升、景氣不佳的情況下,仍繳出相對理想的成績單,既然如此,為何要執行組織重組、裁員等計畫?而且,在此同時,麥當勞還打算加速展店。這家全球速食業龍頭,背後打的究竟是什麼算盤?

上述問題的答案,或許可從坎普斯基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時的言論,看出端倪。當時,坎普斯基提到,「某些既有的工作正在凋零,或者,可能會消失。」

坎普斯基的說法,已在位於德州的一間麥當勞「測試店」(test restaurant),獲得印證。這家專為外帶顧客服務的麥當勞,面積較小,從接單到出餐,採自動化處理,有助節省顧客等待時間,消費者可透過 App 或店內觸控螢幕點餐,再前往指定處(店內餐架或車道窗口)取餐。

德州自動化「測試店」,預示麥當勞未來展店方向?

簡單來說,這間麥當勞「測試店」要達成的目標,就是加快外帶餐點製作速度、減少顧客等待時間,並將點餐、取餐時的人際互動,降至最低(極可能是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的考量)。

麥當勞於去年 12 月初,宣布德州「測試店」開始運作的消息後,便有媒體報導,外界對此褒貶不一,有人認為,這是更有效率的營運方式;但,也有人擔憂,若這類「測試店」大行其道,恐導致上百萬個工作機會消失,甚至有消費者放話,將為此抵制麥當勞。

德州「測試店」的出現,是否意味著,麥當勞未來的展店計畫,將以這類自動化外帶店鋪為主力?目前仍不得而知。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在疫情大流行期間,餐飲業哀鴻遍野之際,麥當勞之所以能穩住陣腳,就是受惠於對線上訂餐、外送服務等領域的投資。

坎普斯基表示,麥當勞希望開設更多分店,「藉以充分把握過去幾年來,我們所推動、持續成長的需求。」

麥當勞 2022 年第 3 季營收、EPS 表現。
麥當勞 2022 年第 3 季營收、EPS 表現。
圖片來源:

CEO 否認裁員是為削減成本,但坦言將面臨「艱難決策」

外界解讀,展店意味著成本增加,假設德州「測試店」模式,成為麥當勞後續展店主要策略,那麼,藉由裁員削減成本,並將資金投入線上訂餐、外送、自動化等服務,似乎就是麥當勞在打的如意算盤。

然而,坎普斯基並不認同「裁員是為了削減成本」的觀點,他強調,「這(裁員)是為了加速創新,提高工作效率」,而非僅為降低成本。

另一方面,即便去年第 3 季,麥當勞 EPS 達 2.68 美元,高於市場預期,但仍低於 2021 年同期的 2.86 美元,銷售額增幅,也不如 2021 年,顯示獲利成長可能已遭遇瓶頸,這樣看來,組織改造和裁員,恐怕就成了不得不走的路,正如坎普斯基所言,之後公司將面臨「艱難的討論和決策」。

本文轉載自《今周刊

作者介紹 |

今周刊

《今周刊》是台灣最具影響力的財經媒體,2018、2019年蟬聯金鼎獎「最佳財經時事雜誌」、屢獲亞洲卓越新聞獎(SOPA)等大獎肯定。專注掌握國內外財經脈動、深度報導產業趨勢、推動台灣進步,備受各界肯定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