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 30 年歷史的顯示器、燈具大廠 BenQ,在全球高階燈具市占已經超過 5 成,很難想像,過去燈具部門曾面臨虧損好幾億、差點被裁掉的危機。他們怎麼讓檯燈產品從無人問津到市場熱賣百萬台,最後讓部門徹底翻身,每年成長超過 5 成?

BenQ 數位家居產品事業部處長潘炯丞參加商周圓桌造局者論壇,演講中分享部門一路上的血淚歷程,面對新產品賽道,需要做的是「不守規矩」,BenQ 燈具打破三大舊規則,讓轉型後推出的新品,8 成都能在一年內回收所有投資,一旦存活下來,就會創造巨大的價值。

打破規則 1:產品規劃不強調未來發展,用心觀察「現在需求」

傳統主流產品的前期規劃,因為已經了解市場了,計畫通常是宏觀、預測型的,團隊會分析市場、詳細列出利弊,甚至能建立出未來幾年要遵循的路線圖。

但是新產品無法採用這樣的形式,連目標客群是誰都還在摸索,因此更適合持續觀察、來回修正的流程,這也是為何新產品需要「不守規矩」的主要原因。潘炯丞指出,團隊靠著近距離、微觀的觀察使用者需求,才找到轉化成新生意的新賽道。

要徹底改變想法,當然是經歷了一番血淚。2008 年到 2014 年,白光 LED 技術起飛,BenQ 燈具想學習義大利幾家知名公司的模式來規劃產品,推出 11 款產品,每年榮獲各項大展獎項,可是那 7 年,營收不成長就算了,甚至年年都虧損。

團隊徹底意識到轉型迫在眉睫,於是開始深入觀察,發現 7 年來賣最好的產品,居然是用來看書的檯燈。「可是還有人在看書嗎?更多人是用電腦閱讀吧?」從這個思維開始擴大發想:80 年前設計給書本的檯燈,現在真的適用嗎?會不會有一群人遲遲等不到適合電腦螢幕的檯燈?

WIT.jpg
反光、照耀範圍等痛點一直困擾者電腦螢幕用戶,圖為BenQ特別針對痛點研發的螢幕閱讀燈。
圖片來源:

於是 BenQ 燈具團隊著手研究,先走進 13 個使用者的場景中,發現螢幕閱讀的 3 大痛點:

1.光源集中導致反光。
2.照射範圍小,只能讓鍵盤一邊亮起來。
3.和背景亮暗對比太大,容易造成眩光,眼睛不舒適。

針對這 3 種問題進行研發,BenQ 在 2011 年推出第一盞「螢幕閱讀燈」,順利獲得消費者青睞,更從買家購買的原因中分析發現,爸媽買給孩子做作業、彈鋼琴的需求很高,因為需要寬廣範圍的照射,再次透過這些「邊緣需求」發展出四種新品類,包含親子閱讀燈、鋼琴立燈、螢幕掛燈等以滿足深入的痛點,光靠這四大新品,全球累積超過百萬盞,更連續多年登上天貓雙 11 的檯燈類銷售冠軍。

鋼琴燈.jpg
從螢幕閱讀燈的銷售成果中發現新的需求,研發可以平均照亮鋼琴鍵的燈具。
圖片來源:

打破規則 2:產品設計不走捷徑,動手嘗試「錯誤」

對新品類的設計來說,最困難的是你要做出一個「存在於未來」的產品,沒有一個客戶會指定要做多大台、幾公尺、燈多亮,腦中只有一個模糊的定位,因此持續實驗、動手修改就是新產品最重要的設計流程

潘炯丞以螢幕閱讀燈的設計為例,初期請工程師在螢幕上用雙面膠貼一個燈具,找來同事試用看看,講出他好用跟難用的地方在哪裡,最後描繪出理想產品——可以穩固懸掛在螢幕上方,不占據桌面空間,同時不會造成反光的燈具。

工程師反覆嘗試了 30 種不同材料結構的模型,每一種都親自動手實驗,最後讓一盞螢幕燈順利誕生。這種不守規矩、不怕成本持續試錯的方法,最大的價值就是為了從錯誤中學習,「我沒有失敗,只是發現了一萬種行不通的方法」。

螢幕掛燈.jpg
不占據桌面空間的螢幕掛燈是熱門產品之一,經歷反覆實驗試錯誕生的產品。
圖片來源:

打破規則 3:產品銷售拋棄成熟通路,「自己賣」更貼近客戶

最後一個打破規則的流程,就在販售的環節,因為賣新品是非常困難的,針對特定消費者,也不是每個人都需要、喜愛它。因此必須花時間找出最愛它的族群,並且對著這群人把故事講清楚

2015 年螢幕閱讀燈剛剛上市,BenQ 自然而然地找上台灣最大的電器通路商,獲得最好的展示位,門市店員還會有推銷產品的教育訓練,全力推這款產品,結果不負眾望,前兩個月,每月超過一千台的銷量成績。

但幾個月後,其他新產品出現了,所有優勢都被搬走,銷量一落千丈。「但讓我們最難過的是,完全不知道這兩千位消費者、願意給我們機會的到底是誰。」BenQ 不知道這些人為何購買、是甚麼身分樣貌,甚至連後續滿意度都不清楚,花費心力打造的新產品,卻像是丟進湖中的石頭,連一點痕跡都沒留下。

團隊記取教訓,決定收回來自己賣,利用「成長駭客」的行銷概念,先假設一群核心客人、和他們溝通,最後驗證這群人就是最愛產品的人,把行銷資源集中於此。

2016 年進入中國市場時,BenQ 先假設會花 5,000 塊買檯燈的客群是高階主管、設計師、爸媽等族群,接著進到微信公眾號找這幾種類型的版主,寫試用心得並進行團購收單,最後發現「爸爸媽媽」最願意掏腰包買這款產品,團購時一周可以多達 600 台,便把行銷資源集中,很快就成為中國父母指定購買的高價燈具,最後也從邊緣需求開發出親子檯燈,發展另一個銷量成長引擎。

「你們聽到這裡一定會問,值得嗎?」潘炯丞的回答很肯定。

在轉型前的傳統模式中,7 年推出 11 款產品,但沒有一款回收投資,轉型後用新方法,7 年推出 5 款產品,其中有 4 款都在一年內回收所有投資金額。

潘炯丞表示,透過 10%「不守規矩」的應用,就能在人們眼中飽和的紅海市場,再次創造高成長、高獲利的賽道。

本文轉載自《數位時代

作者介紹 |

數位時代

1999年開始以雜誌型態出發,聚焦科技財經領域的「新趨勢、新觀念、新人物和新商業模式」的報導。現今已成為橫跨平面與數位載體、結合內容與社群聚集、並且提供知識學習服務的科技媒體品牌;繼續為讀者尋找新經濟的下一個關鍵,為下一步發展預作準備。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