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風頭上,豬都能飛天」以拉麵、小籠湯包起家,年營收逾 10 億新臺幣的輝月國際創辦人暨執行長丁懿辰直言,做餐飲要在美國成功,得順勢而為「你得知道,現在市場最流行的是什麼。」

去年底,丁懿辰與台灣一家知名手搖飲品正式簽約,預計最快今年第一季就會在西雅圖開店。有別於傳統珍珠奶茶,他說明,新的手搖飲品牌,將引進原葉磨茶機、鮮萃茶機等設備,也會配置調茶師,將是全美首個精品萃茶專門店。

「坦白說,這個時間點搶進手搖飲市場,算是有點晚了,」他不諱言,手搖飲是台灣最早東進的產品,如今在美國已經是紅海市場。不少商場在招商時,也會排除同質性產品,因此必須做出差異化,才有機會搶市。

「美國市場落後台灣 15 年,手搖飲店最熱賣的永遠都是奶茶,」他發現,珍珠奶茶雖然移植海外多年,但由於市場未臻成熟,多數業者都將主力放在最好賣的奶茶,因此長期以來,單品茶一直都沒有被市場注意到。

他思考,若是將手搖飲重新包裝,從磨茶、萃茶開始,提供現做服務,對西方人而言就會是一個全新的加值體驗。「他們很習慣咖啡選豆、磨豆,我認為他們對茶文化是有想像空間跟吸引力的,」他並預告該手搖飲品牌將開放加盟,目標第一年簽約數可達 30 間門市。

不只是美國餐飲業者積極想找台灣餐飲業者合作,台灣業者也想把握插旗海外機會。「每個人都賺得盆滿缽滿,大家才開始意識到,原來在歐美做亞洲料理是這麼有潛力,」不具名餐飲業者觀察。

「滿滿的白飯搭配烤得香氣四溢的肉,跟美國、墨西哥的 BBQ 文化是不是很像?一份 15 元美金(相當於 450 元新台幣)便宜又大碗,每個基層的消費者都吃得起,如果加州每個人來吃一次,那業績就很可觀。」一面端出堆疊成小山的燒肉丼飯,一面勾勒著赴美展店藍圖,他是連鎖燒肉丼飯店「開丼」創辦人楊哲瑋。

「畢竟放眼全球,現在只有美國的市場夠大。」楊哲瑋對於赴美展店的一席話,卻是台灣大大小小餐飲業者心聲。他們共同面臨的問題是,台灣人口有限,如何找到一個新大陸,開拓更大的市場?

事實上,疫情前,楊哲瑋就在評估赴美展店的可能性。但他發現,相較於台灣餐飲業是淺碟市場,要在美國開店得跨過一道道門檻。「要預付租金、審核執照...,最快半年,慢則一年多才能開店,美國的法規和文化對中小規模的公司並不友善,」他隨口說的問題,是許多創業者在美國會遇上的關卡。

而他認為,疫情讓全球餐飲零售市場出現板塊挪移,台灣業者有機會因為多年培植的品牌實力,找到適合的合作夥伴,在海外大展拳腳。

根據天帷企管顧問資料,過去 4 年,台灣餐飲品牌被併購家數超過 15 家。預計 2023 年起,餐飲品牌被併購的數量,將以每年 30% 成長。

「當台灣的餐飲業能夠產生品牌價值、並擁有海外市場擴張能力時,就會開始受到資本的青睞與投入了。」與全台八成百貨和連鎖餐飲業者都有合作的天帷企管顧問創辦人林剛羽為即將起飛的台灣餐飲,下了這個註解。

本文轉載自《今周刊

作者介紹 |

今周刊

《今周刊》是台灣最具影響力的財經媒體,2018、2019年蟬聯金鼎獎「最佳財經時事雜誌」、屢獲亞洲卓越新聞獎(SOPA)等大獎肯定。專注掌握國內外財經脈動、深度報導產業趨勢、推動台灣進步,備受各界肯定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