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 AI 與以創意為生的「廣告人」,有可能和平共處嗎?使用 AI 工具幫客戶做行銷企畫,會不會有「偷吃步」的嫌疑?

面對新科技爭論不休的大哉問,看似還在遙遠的、沒有正確解答的未來,卻已經有人逐漸跨出試探的腳步,擁抱 AI 成為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

人稱「傑哥」的只要有人社群顧問執行長陳思傑,同時是擁有超過 9 萬名成員的深度社群行銷討論社群「社群丼」創辦人,經常在臉書貼文分享自己和 AI 一起工作、嘗試各種可能性的經驗,從去年 Midjourney 崛起,到今年的 ChatGPT,慢慢嘗試把 AI 工具加入自己的工作流程中。

省力!就像大廚請二廚備料

陳思傑坦言,AI 工具的使用爭議很多,產業中有些人認為這不是創作、破壞生態, 「但如果把它作為產出過程中的夥伴,而非作品呢?」 就像是一位大廚聘請二廚來協助備料,不用擔心被取代,甚至可以讓工作流程更順暢進行,也減少身上的負擔。

秉持著這樣的心態,陳思傑開始嘗試用 AI 來輔助完成各種類型的工作。

只要有人社群顧問執行長陳思傑
陳思傑認為人類和生成式AI的關係好比大廚請二廚,多了幫手協助備料,可優化工作流程,不必憂心被取代。
圖片來源:

首先是 作為創意呈現的「手法」 ,當案件本身是以未來感為題,就很適合直接把 AI 生成做為核心的創意點,例如陳思傑的團隊協助台灣歌手鄭宜農進行演唱會行銷策畫,主題是「新世紀的女兒」,正適合用新科技來呈現創意。於是團隊在網路上發文徵集網友對新世紀物件的想像,例如新世紀沙發、新世紀蟑螂等,再把蒐集到的敘述詞,丟進 Midjourney 生成圖像,最後投影在台北流行音樂中心的舞台上,成為現場氛圍營造的一部分。

其次是 協助大量生成創意雛形 ,例如在向客戶提案前需要先準備 5 個創意,可以先把一些相關字詞丟進 ChatGPT 或 Midjourney,團隊再從中挑選合適的進行修改。陳思傑認為,這種作法可以加速推進工作流程,「你不可能要求員工持續 8 小時運轉、想出 100 個點子吧?當腦袋已經一片死水的時候,AI 卻不會累,要它給你幾個創意就給幾個。」雖然後續還是要靠人的創意去優化,但利用 AI 工具可以快速達到 60 分,節省時間心力。

除了協助生成創意內容外,AI 也能用來解決「不想動手做的雜事」。

省時!爬梳文稿的實習祕書

比如陳思傑開始讓 ChatGPT 在自己 YouTube 頻道影片製作中擔任「工讀生」的角色,在寫腳本時,就可以先用語音錄製一遍,轉成文字丟進 ChatGPT 中,請這位「工讀生」協助去除文中贅字、刪掉語助詞,讓整體內容更通順。除了這種基礎工作外,還能請它協助寫腳本大綱,只要告訴它頻道是給誰看的、想要提到哪些內容,就可以初步條列整理。

不過也不是一開始就能達到完美效果,陳思傑花了不少時間「教學」,耐心告訴它「你這樣做錯了」接著示範正確作法,讓 ChatGPT 知道清楚定義和需求,嘗試 3、4 遍以後就能學起來,「如果罵它,它還會一直跟我道歉,很可愛。」陳思傑笑著說,感覺有點像在跟一個國中程度的小助理一起工作。

不過目前 ChatGPT 仍有不太擅長的事,陳思傑發現 ChatGPT 並不擅長做搜尋資料的工作,如果問它「台灣的歷任總統是誰?」可能會給出很離譜的答案,但請它寫一封道歉記者會的稿子,卻能產生不錯的成果。 因此在蒐集資料、解答疑問上,還是得仰賴 Google 等瀏覽器工具,ChatGPT 更著重在進行自然語言處理相關的工作。

但 AI 工具的魅力就在於它的學習能力及彈性,尤其 ChatGPT 目前的版本已經可以累積學習的紀錄,即使是現在不擅長的功能也有機會改善。至於不太擅長搜尋的問題,近期陳思傑嘗試在 ChatGPT 加上 Google 外掛,強制它看完一輪搜尋紀錄後,再寫出解答摘要。 「未來也許可以拿 API 去串接很多東西,最終型態是在已經成熟的底層技術上,各種需求的用戶都可以自己往上架出專業的功能。」

鄭宜農演唱會視覺
陳思傑的團隊利用Midjourney生成關於「新世紀」的圖片,為歌手鄭宜農演唱會增添未來感。
圖片來源:
鄭宜農演唱會視覺
陳思傑的團隊利用Midjourney生成關於「新世紀」的圖片,為歌手鄭宜農演唱會增添未來感。
圖片來源:

讓每個人專心做最想做的事

在生成式 AI 蓬勃發展的階段,想到任何問題都可以尋找適當的工具協助,加入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例如陳思傑近期有英文學習的需求,就搜到一個可以和 AI 做英語對話的工具,也許可以解決用真人對話機制「怕丟臉」的痛點。

陳思傑認為, 和 AI 共存的未來裡最完美的情境是——每個人都能專心做最想做的事 ,熱愛發想行銷創意,不喜歡找資料、做前端分析的人,未來這些雜事都交給 AI,就有更大的力量可以發揮創意,「這樣的未來也許很快就會來臨。」

本文轉載自《數位時代

作者介紹 |

數位時代

1999年開始以雜誌型態出發,聚焦科技財經領域的「新趨勢、新觀念、新人物和新商業模式」的報導。現今已成為橫跨平面與數位載體、結合內容與社群聚集、並且提供知識學習服務的科技媒體品牌;繼續為讀者尋找新經濟的下一個關鍵,為下一步發展預作準備。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