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 問世 9 個多月以來,成了最快達到 1 億月活躍用戶數的消費者應用程式,也正式開啟了生成式人工智慧(Generative AI)的新紀元。

美國知名創投公司 a16z(Andreessen Horowitz),作為一直以來都對 Web3 抱持樂觀態度的指標性創投,除了長期投入加密貨幣和區塊鏈產業外,近年更加重投資心力到 AI 領域上。

在 a16z 最新公布的報告中,透過知名流量分析工具 Similarweb 的數據,截至今年 6 月,對全球前 50 個生成式 AI 產品,按月瀏覽量進行排名,並研究這些產品的成長趨勢和來源,整理出消費者如何和 ChatGPT 以外的生成式 AI 產品互動,哪些領域的應用最具潛力或處於主導地位,又有哪些「明日之星」正在崛起?

本文帶你一次看,全球最大創投怎麼佈局 AI 產業!

觀察一:大多數領先產品,都是從零開始

與 ChatGPT 一樣,名單上大多數領先的產品,在一年前並不存在。這意味著,儘管許多傳統公司正在導入人工智慧技術,以增強他們的產品,但最引人注目的使用者體驗,仍然是一些全新的應用。

在名單上的 50 家公司中,只有 5 家是大型科技公司的產品或收購的產品,像是 Google 開發的聊天機器人的 Bard、微軟收購的影片編輯器 Clipchamp 等。

其中,48% 的公司完全依靠自有資金,並未接受任何外部資金,表示快速推出大型 AI 產品是可行的,且資金投入門檻相對低。然而,也有 15% 的公司,已經募集了超過 5,000 萬美元的資金。

此外,榜單上的公司主要分為三種類型:自行訓練專有模型的公司、對現有模型進行微調的公司,以及在現有模型上,建構使用者介面的公司,類似於GPT包裝器的應用。

值得關注的是,擁有專有模型的公司,平均募資金額是 9,800 萬美元,相較之下。微調開源模型的公司,需要 2,000 萬美元,而單純包裝的應用,則只需要 900 萬美元。

觀察二:現階段 ChatGPT 仍佔絕對優勢

截至今年 6 月的數據, ChatGPT 佔了前 50 名中 60% 的月流量,成為全球第 24 為最受歡迎的網站,每月訪問量約 16 億次,使用者達 2 億人次。

儘管其他產品的增長程度不及 ChatGPT,但與之相比,作為同為聊天機器人和替代型產品的 CharacterAI,可堪比第二大產品,規模約是 ChatGPT 的 21%,特別是在手機移動端的領域,CharacterAI 無疑是最強大的早期參與者。

根據 Sensor Tower 的數據,其每日活躍用戶數(DAU)可與 ChatGPT 相媲美,且留存率明顯更高。

與其他主流社群軟體或應用相比,ChatGPT 的流量排名與 Reddit、Linkedin 和 Twitch 大致相同,但仍遠低於像是 Whatsapp、Youtube 和 Facebook 等巨頭。

截至今年6月的數據, ChatGPT佔了前50名中60%的月流量,成為全球第24為最受歡迎的網站,每月訪問量約16億次,使用者達2億人次。

觀察三:圖像生成是最受歡迎的應用

近幾個月來,人工智慧伴侶 CharacterAI、內容生成工具 Midjourney 和 ElevenLabs,開始被大量使用。

根據流量數據,圖像生成是最受歡迎的生成式AI應用,佔了 41% 的月流量,其次是寫作工具,佔了 26% 的流量,以及影片生成,佔了 8% 的流量。

另外,值得一提的應用類別是模型中心,名單上雖然只有兩個網站,但他們均位在前 10 位中,且帶來了顯著的流量,分別是 AI 藝術創作共享平台 Civitai,和專門用於開發機器學習應用的工具 Hugging Face 。不過,他們的使用情境是在網站下載模型,以在本地運行,因此,若僅從網路流量來看,可能低估了實際使用的情況。

觀察四:早期的贏家已經出現,但市場機會仍巨大

值得開發者慶幸的是,儘管生成式人 AI 引起了廣泛關注,但在許多領域中,還沒有任何一個應用取得突破性成功。

根據每個領域前兩名之間流量的差異,大多數領域的差距不到兩倍。這意味著排名第一的公司,只比第二名接近的競爭對手多一倍或更少。考慮到名單上的公司,過去 6 個月的平均月增長率達到 50%,這並不是不可逾越的障礙。

此外,我們還觀察到明顯的分散情況。針對特定應用或工作流程而設計的產品,正在與更通用的工具一起發展,並顯示出它們也可以成為成功公司的跡象。

例如,在圖像生成領域,儘管 Midjourney 佔據主導地位,但專注於遊戲資產的 Leonardo 等公司,流量增長也非常驚人。儘管規模不及 Midjourney,但在 Midjourney 持續崛起的同時,Leonardo 也吸引了數百萬用戶。

觀察五:消費者願意付費使用前 50 名產品

過去 5 年中,許多消費性應用都陷入價格戰,或以補貼的形式掠奪用戶,對公司來說,獲客成本不斷提升,企業價值也成為公司擔心的指標。

然而,生成式 AI 改變了遊戲規則,名單上大多數公司,都沒有進行付費行銷。透過社群媒體 X、Reddit、Discord 或電子郵件等途徑,以及口碑和推薦增長,獲得了大量的免費流量。

根據 SimilarWeb 的數據,名單上最後 25% 的生成式 AI 產品,只有 2% 的流量來自付費來源,與 150 個非 AI 的訂閱類型消費品相比,非 AI 產品的付費流量佔了 70%。

此外,使用者甚至願意為生成式 AI 付費。名單上 90% 的公司已經實現盈利,並且幾乎全部透過訂閱模式實現。對於按月付費的用戶,平均每個產品每月收入為 21 美元,年收入為 252 美元。

與此相比,如果您在 AI 出現之前,訂閱了任何熱門的消費性產品,例如用於冥想的應用程式 Calm 或 Headspace,和多國語學習應用程式 Duolingo,通常年度訂閱費用低於 70 美元,按月付費的用戶,平均每月花費僅為 10 美元。可以看出生成式 AI 解鎖了新的付費標準,著實提高了消費者的支付意願。

觀察六:手機應用仍具潛力

到目前為止,AI 產品多是以瀏覽器為優先,而不是手機應用程式。連 ChatGPT 也花了 6 個月的時間,才推出一款行動應用程式。可能是因為,大多 AI 產品開發團隊規模較小,初期不希望注意力橫跨網頁和手機端。

列表上只有 15 個 App,相較網站流量,每月總流量也只有 10% 來自 App。

其中,有一些例外的例子,在圖像生成類別中,由於第三方API應用程式的開發門檻相對低,照片編輯工具 Lensa 和圖像處理工具 Wombo 等,產品的銷售量急劇上升,但也同樣的急劇下降,出現了快速大起大落的狀況。

另外,還有三個值得注意的應用,專業消費者設計工作室 PhotoRoom,有 88% 的流量來自手機 App;人工智慧伴侶 CharacterAI 有將近一半的流量來自手機,文字轉語音產品 Speechify,則有 20% 來自手機。與這些應用的網站相比,使用者使用手機端應用的比例非常高。

鑑於現今使用者每天在手機上花費的時間,平均比電腦多 36 分鐘,我們可預期隨著技術的成熟,將會看到更多手機端優先的生成式 AI 應用出現。

ChatGPT 的成功只是生成式 AI 的冰山一角。圖像生成等應用,和專為特定需求設計的產品也在逐步崛起中,而使用者對 AI 產品願意付費的態度,也為企業帶來了營利的機會。

儘管早起的贏家或許已經出現,但未來仍有需多領域和機會,等著新的創新者來挖掘。對於生成式 AI 的發展性,可說是充滿著無限的可能。

資料來源:a16zTechCruncha16zReuters

(本文轉載自《Web3+》)

作者介紹 |

WEB3+

由《數位時代》孵化,最好懂的區塊鏈媒體。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