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2021 年世界地球日起,我國正式宣示「2050 年淨零碳排」目標,許多企業也紛紛制定出淨零轉型指標。儘管市場競爭激烈,但實踐永續必然是企業長期發展的最佳策略,企業該如何將永續概念化為行動力,落實在產品、設計、甚至行銷當中?品牌價值又該如何結合永續、擴大影響力呢?

《未來商務》產業沙龍第 44 場以「永續影響力」為主題,邀請 3 位產業先行者——AROMASE 永續辦公室主任陳雨彤、Story Wear 創辦人暨執行長陳冠百,以及好事交易所執行長羅偉銘,與社群夥伴們分享永續實踐和品牌影響力的經驗與方法。

從產品開發到供應鏈管理,艾瑪絲貫徹永續價值

雖然現代消費者心中,永續對品牌來說相當重要,但艾瑪絲(AROMASE)永續辦公室主任陳雨彤點出關鍵:「我們跟大家溝通的第一個點,還是我們的產品力,無論是否永續、環保,根本上,產品還是要讓大家覺得真的有用、有效。」產品力穩固,加上企業本身穩健的商模,再串聯永續行動倡議,才有辦法長久持續。

美科實業的艾瑪絲,就是把天然永續這個概念結合在產品設計裡,所以除了草本、控油這些訴求與功效,開發上也會避免使用生物難以分解的原料。而艾瑪絲「品牌永續」的體現不只在原料上,也包含公益,與整體供應鏈的監督,要求合作供應商遵循永續準則,節電或使用綠電。

目前美科實業已取得 B型企業(B Corp.)認證,透過商業活動,創造對社會和環境正面的影響力,也藉由爭取獎項和認證去檢視品牌,知曉自己的優勢與待改進之處。美科實業調查數據顯示,洗髮產品的碳足跡中,造成最多碳排放的不是運輸物流,而是「使用過程」,因為每一次洗頭所使用的熱水都附帶能源消耗,因此美科實業盡量去讓配方更好沖洗,節省熱水。

至於品牌該如何研擬適合自己的 ESG 策略?陳雨彤建議企業可以檢視行銷影響和利害關係,彙整出對品牌來說重要、大家也很關注的議題,例如聯合國 17 項永續目標裡面,美科就連結到了投資健康相關的 SDGs-3。

永續難以定義,Story Wear 貫徹初衷

追求永續是現代企業的目標,不過 Story Wear 創辦人暨執行長陳冠百也直接點出核心,當前全世界沒有一個人可以定義永續,「主要是選擇自己想要執行的。」而 Story Wear 的核心行動就是打造一個「可循環的品牌」,6 年來品牌產品全部都是用回收再製的原料來生產,除此之外,Story Wear 的製造合作單位主要由二度就業婦女所組成,試圖從自身起翻轉服飾產業的剝削現況。

環境保育迫在眉睫,消費者的心態也慢慢在轉變,許多品牌也開始思考自身能為這個社會帶來什麼價值。在這個循環中,與其讓消費者自行決定淘汰產品最後的歸處,不如由設計師從一開始就「設計好」。

Story Wear 的其中一個核心概念即「re-think」,陳冠百分享:「賣衣服不可能讓我賺所有我應該賺的錢。」因此 Story Wear 也有其他的營收方式,來幫助支持品牌成長,「要成為社會企業,也是一定要賺錢。」因此,Story Wear ⻑期服務企業落實 ESG 及企業責任,不止合作零廢商品,同時提供影響力數據,公開透明企業實質在地的回饋資訊,合作對象包含 7-ELEVEN 統一超商及 IKEA 等。

將永續理念可視化,衡量收益讓企業更有動力

好事交易所的創立的初衷很簡單,就是「想讓環境要壞的再慢一點」,因此想幫助企業釐清那些關於環境,企業「不知道」的事。羅偉銘舉例:「比如說我們能了解身上一套衣服有多少的碳足跡,或有多少的社會影響力。」

過往商業的邏輯是需要一樣物品,所以開挖物料進行生產,然後交易、消費,用不到之後拋棄。至於拋棄之後怎麼辦,則無人追蹤,如今無論是消費者還是品牌都嘗試把眼光放在如何回收再利用上,這就是「循環經濟」。要讓循環經濟更有效率,就必須用數據支撐,知悉回收究竟有多少影響力及獎勵。羅偉銘指出,就商業的角度來說,如果交易沒有辦法量化變回收的數據,這樣也就較難達到「永續」的目的。

雖然有理想,但好事交易所自認資源不足,因此決定在 2021 年做一個挑戰,就是投入微軟創新加速器,最後也幸運在 2022 年跟微軟一起打造第一座 Sense-based Cloud,把好事推向國際舞台,隨後則陸續推出公民森林計畫、當代方舟計畫、能量造林行動等,透過數位方法提升計畫透明度,與對應環境的正向貢獻,讓人人都有機會替地球盡一份心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