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轉型已成各行各業的重要課題,過程中,若有洞察先機的人才,便能事半功倍。東吳大學巨量資料管理學院做為高等教育先鋒,就專門培育這樣的跨領域數據人才!

數位轉型已成為企業必修課題,企業通常不缺資金、設備,缺的反而是能在轉型過程中,逐步洞察問題的人才。目前主管普遍頭痛的問題,都是人才哪裡來?

創全亞洲之先、2015年成立的東吳大學巨量資料管理學院(以下簡稱東吳巨資),就專門提供這樣的跨領域數據人才。

高等教育先鋒者,專注培育數據科技人才

「我們是新的學院、新創團隊,沒有任何包袱,會成為高等教育的先鋒者」東吳巨資副教授暨主任胡筱薇點出關鍵。

她解釋,2011年起,大數據日益受到重視,相較於資工、資管系和管理學院的學生,東吳巨資更專精在資料(data)領域。一般來說,資工、資管科系培育資訊科技(Information Technology)人才,東吳巨資則培養數據科技人才(Data Technology),「DT talents專注在解決企業問題」

接軌業界,是東吳巨資的特色與優勢。東吳巨資邀請在資料科學領域兼具技術、熱情和影響力的意見領袖擔任業師,像是Julia Taiwan的創辦人、R ladies共同創辦人、FB Hackathon獲獎者、開源智造(Open AI Fab)創辦人黃名仕,都是團隊成員。

業師設計的課程,通常更貼近業界實務面,學生上完後,都能具備即戰力。但到底能多接地氣?

東吳巨資助理教授蔡芸琤開設的「跨校金融科技課程」,就是精彩實務課程之一。

這堂攜手野村投信、中信銀行、國泰產險、國泰人壽、玉山證券、南山人壽等六家金融業者的課程,直接拋出企業沒有人力應對的12道問題,讓學生來解題。

例如業者給出「如何為客戶推薦股票」的大哉問後,學生就要開始在如同流水帳般傾倒而來的資料中,抽絲剝繭、理出頭緒。

相較於IT人才不問情境、只問規格、講求需求明確。東吳巨資培養的DT人才,能從業者描述的情境和巨量資料中,爬梳出架構,並在與業者討論後,試著提出解方,做出最小可行性產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

雖然剛開始,學生可能聽不懂專業術語,連和業者溝通都有困難,但在學習過程中,他們遇到什麼學什麼,會自動補完相關課程,做中學的過程中,讓學生充滿學習的熱忱與動力。

「我常跟學生說,業者買單,你就是A+。」蔡芸琤透露,買單的方式很多,學生的最小可行性產品被業者直接拿去做A/B測試,獲得客戶回饋是一種;課程結束後,學生直接被企業聘用或成為實習生,又是一種。

她認為,學生透過實戰經驗,選擇適合的職業,業者又能在課堂陪伴中,直接找到需要的人才,「這是雙贏!能縮短學生和業者彼此探索的時間。」

除了在業界備受肯定,東吳巨資在學界也表現亮眼。

2017年啟動,依據不同領域創立的Peculab、IF Lab、D-Lab、NLP Lab、BDSSM Lab等各個實驗室,正是鍛鍊學生基礎能力及提供多元學習場域的堅實後盾。

2016至2018年間,東吳巨資不過450位學生,參與校內外各種競賽的人數,就達到100人,獲獎比例近一半,進入決賽者則有60%。

其中,助理教授黃福銘領導的IF Lab,獲獎無數,包括2019 IEEE Big Data研討會舉辦的巨量資料分析競賽、全國大專院校AI金融科技創新創意大賽、華南金控金融科技創新競賽等各項賽事,團隊都榜上有名。

由於東吳巨資匯聚了來自醫學、商業等各領域的業師,他們也擔任企業數位與AI轉型顧問,並主持產學合作研究落地計畫。

例如許多中小企業對AI轉型有迫切需求,黃名仕老師的Open AI Fab便提供「訂閱制的AI服務」,內容包括AI技術諮詢和解決方案,協助企業完成AI落地應用。

「而且我們每個老師身上都掛了好幾個產學合作案。」胡筱薇補充。

一人上課全公司受惠,影響力十足

黃福銘觀察,不論是東吳巨資的學生、老師,都在社會上有十足影響力。他舉例,碩士在職專班的學生,大多是企業內部高階主管,可能是總裁特助,甚至是總經理,「他們除了出於興趣來念書,也有人是帶著長官的期許和布局而來,因為他們明確知道,回去後要在公司成立資料科學團隊。等於我們教一兩個人,回去是影響整個企業。」

科技持續進步,在瞬息萬變的時代裡,大專院校要探究真理、傳遞知識、培育人才和服務社會,變得愈來愈不容易。但在東吳巨資,企業卻能直接找到跨領域數據人才、合作夥伴與數位、AI轉型解決方案,「東吳巨資充滿能量。」胡筱薇自信地說。

企業小檔案

公司名稱:東吳大學巨量資料管理學院
產品╱解決方案:新金融、新管理、數位轉型
產品名稱╱代表作:跨領域數據人才、數位轉型顧問服務、AI轉型顧問服務、產學合作研究落地計畫
成立時間:2015年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