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金融市場成為兵家必爭之地,除了Apple、Google之外,Facebook更一而再地躍躍欲試,即使數位錢包Calibra與加密貨幣Libra都引起市場極大爭論,甚至遭到監管機關反對,最終,仍透過傳統金融體系順利推出了首個金融服務「Facebook Pay」,未來不僅成為旗下四大社群App服務的跨平台金流工具,與Stripe、蘋果、PayPal等支付服務供的競合關係也將從此改寫。

在全球擁有數十億用戶的Facebook,不論任何服務推陳出新都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就以日前發表的支付服務「Facebook Pay」來說,短期來看,這個服務將讓Facebook、Messenger、Instagram、WhatsApp使用者的支付更加便捷,長期而言,對於未來整體金融市場的影響具有一定指標意義。

目前市面上的P2P支付服務,大部分都是以「金融科技」的形象崛起,如PayPal、Zelle等,另外也有身為硬體裝置商的蘋果,以及身為社群平台的微信,雖然各個廠商的背景不同,但能夠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原有服務或產品所累積的龐大用戶基礎,而Facebook如今也走上了這條道路。

Facebook Pay的使用方式是透過帳戶連結,用戶可以將Facebook Pay帳戶連結自己的信用卡、簽帳卡或是PayPal 帳號,接著在Facebook服務中進行轉帳。初期的使用場景包括遊戲內購買(in-game purchases)、用戶與用戶之間在Messenger上的P2P轉帳、募款(Fundraisers)以及在Facebook Marketplace特定粉絲專頁或企業購買產品。

雖然「Pay」這個字詞,常在數位支付服務中被使用,如Apple Pay、Google Pay、Samsung Pay等,但是,Facebook Pay並不是讓用戶綁定信用卡,在某處透過它消費,從定義上來看,它應該被稱作點對點支付(Peer to Peer Payment, P2P Payment),又或是同儕對同儕支付。

美國的P2P支付使用者,近7成是24~38歲族群

換句話說,過去得跑一趟銀行的轉帳工作,現在只要透過手機與網路,就能快速把一筆金錢匯到他人帳戶中,這個應用歸功於點對點支付(又稱P2P支付)技術,才能讓用戶從自己的銀行帳戶或信用卡,透過網路將金錢轉帳到另外一個用戶的帳號中。

對全球的年輕用戶來說,用手機快速匯個平分的餐費、托買物品的費用等,都已成為日常。根據市場研究機構eMarketer數據,超過三分之一的美國手機用戶(超過8千萬人)都是P2P支付的使用者,到了2022年,超過一半的美國手機用戶都會使用P2P支付。此外,AMA研究與媒體公司的報告也顯示,全球P2P支付服務將以9.76%的速度成長,預計2024年的交易金額將會達到32億美元以上的規模。

在亞洲,騰訊的微信支付幾乎支配了整個中國P2P支付市場(也是亞洲最大的P2P支付市場),近來,更進一步與荷蘭阿姆斯特丹機場合作,讓中國遊客能在當地以微信支付購買商品;不過,歐洲小國群聚,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P2P支付領導者,形成百家爭鳴局面;在美國,目前則是由PayPal的Venmo、蘋果的Apple Pay以及與各家銀行合作的Zelle瓜分市場領導地位。

其中,Zelle它是家不直接面對終端用戶,而是直接與各家銀行合作、以自家技術打造銀行端P2P支付的公司,有某家銀行帳戶的用戶,在銀行App中輸入同家銀行用戶的電子郵件或手機,就能轉帳金錢給對方。

根據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與Zelle共同打造的服務數據,P2P支付交易總次數於今年第2季共達到6,900萬次,總金額達180億美元,其中,有68%用戶都是24到38歲的千禧世代,他們大多用P2P支付來付房租、分擔水電費、家人用錢或是禮物費用。 除了一般使用者的生活日常轉帳以外,有18萬的美國銀行小型企業用戶,也開始使用P2P支付來處理金流。

Flow_Messenger-3-across
以進軍P2P支付市場的時間點而言,Facebook雖是晚了一些,但以其在全球的高市占為基礎,或許將成為一個值得期待的新獲利來源。
圖片來源:

Facebook為什麼進軍P2P支付市場?

P2P支付的特性是個體與個體之間的金流往來,而Facebook社群服務的本質就是與人連結,以此作為基礎,Facebook Pay的確有其優勢。許多人已經靠著Facebook以及旗下服務(Messenger、Instagram與WhatsApp)來與他人溝通傳訊,如今,傳送訊息的空間也能進行小額轉帳等金流活動,也是自然而然。

相較於那些銀行App或P2P支付服務普及的國家,Facebook或許因為市場後進者的身份,不一定佔得到市場優勢,但是在那些網路銀行、線上金流還未成熟的地區,Facebook已經是他們每天使用的服務,現在還能為他們帶來P2P支付功能,未嘗不可?若以Facebook遍佈全世界各國的20幾億用戶來估算,只要有百分之一的Facebook願意使用Facebook Pay,它就能成為全球領先的P2P支付服務之一。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Facebook Pay的推出,除了要把社群延伸至同儕網路金流、瓜分P2P支付市場的大餅以外,也是為了分散Facebook的獲利模式風險,開闢新的獲利來源。

從2018年Facebook總收益來看,其560億美元的年收益,有高達98%收益來源都是廣告,換句話說,Facebook幾乎只有一個收益來源,只要這個收益來源發生問題,這家企業就會有經營危機。 反觀壟斷中國社群媒體市場的騰訊,除了在社群媒體領域叱吒風雲之外,還有支付、金融服務、線上遊戲等其他事業,廣告事業只約佔它的20%收益。

隨著Facebook Pay服務上線,未來每一筆Facebook Pay交易,Facebook都能從中抽成獲利。如果Facebook Pay順利發展,Facebook有望成功開拓新事業,將數位支付當作新的獲利來源。

根據市調機構Reports and Data的報告指出,數位支付的應用可能性相當多,包含實體商店POS連線支付、NFC感應支付、行動銀行、P2P支付、數位錢包、虛擬貨幣等,預估全球數位支付市場規模將在 2026年達到10兆美元。

雖然Facebook Pay目前只是P2P支付服務,如果發展順利,Facebook或許會在未來將此服務擴展至實體店面行動支付等其他領域。外媒Adage就指出,Facebook很可能會透過用戶利用Facebook Pay在Facebook市集上購買的某項產品數據,進而統整為目標廣告行為數據、了解用戶的商品購買喜好,進而在未來於他們的Facebook頁面上,推播類似產品廣告,層層相扣。

整體來說,Facebook Pay推出也是再次對終端用戶強調,Facebook作為一個社群媒體品牌,展現了一體跨平台服務(Messenger、Instagram與WhatsApp)的野心。此外,Facebook強調,先前發表的Calibra數位錢包、Libra虛擬貨幣等,與Facebook Pay並無關連,兩項服務會獨立運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