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歷史上,任何一種文化力量形成往往都是經過長時間醞釀。但是,隨著千禧世代(Millennial Generation)躍升為主流消費人口,加上新科技的應用成熟,兩者匯集而成所引爆出來的嶄新經濟文化與價值,在非常短的時間內,促使餐飲外送App席捲世界各國,目前全球外送產業的經濟規模已經超過1,000億美元,名列其中的指標性業者更是各有千秋,除了眾所周知的UberEats、Deliveroo、Foodpanda之外,還有哪些餐飲外送App值得關注?

如果你生活在都市裡,或許早已熟悉各大外送App品牌在車陣中穿梭的物流車身影,而這種生活文化彷彿就是一道新的城市風景,並且正在全球各個角落持續擴大中。對於消費者來說,今天可能是在UberEats點餐,但明天或許是Deliveroo,選擇哪一家外送App,每個人在意的點不同,舉凡價格、餐飲選項以及App操作的流暢度,甚至是品牌形象都是關鍵的因素。

在千禧世代的心理,這並非是一種御宅經濟或懶人經濟,而是一種純粹的生活習慣與價值信仰,因此,用餐選項近6成都會選擇行動外送或外帶。根據Statista平台資料,全球線上食物外送產業共有9.7億名用戶,整體經濟規模將在2019年突破1,000億美元,預計未來5年的年成長率將達10%。值得一提的是, 餐飲外送App的發展現況,一方面得到了跨國與跨文化的認同,另一方面也為生活、產業型態帶來衝擊與改變。

表格
圖片來源:

一窺餐飲外送App市場的全貌

在消費習慣急速轉變的此刻,餐飲外送App品牌之間的競爭也是越演越烈,根據Net Solutions所揭露的資料,就羅列出全球10大食物外送App:

  • Zomato :除了讓用戶點餐廳食物外送以外,還進一步結合社群機制,追蹤其他用戶、閱讀他們對某餐廳的評價。主要在印度、澳洲、美國等市場。
  • UberEats :Uber旗下事業,強調將附近餐廳餐點以最快速度送到用戶所在地,營運於世界1,000個城市中,橫跨美國、印度、巴西、日本、墨西哥等地。
  • Foodpanda:龐大餐廳資料量造就這家德國柏林公司的成功,於43個國家推出服務。
  • Swiggy:印度評價第一的外送App,會自動偵測用戶所在地、以最快速度送達餐點。
  • Grubhub:2004年於芝加哥創立,GrubHub以每天24小時客服團隊處理用戶與餐廳夥伴間的關係,主力國家為美國,服務超過2,200個城市。
  • Deliveroo:倫敦為總部,目前為歐洲最受歡迎的外送App、推行於全世界200個城市。
  • 達美樂Pizza(Domino’s):Pizza連鎖品牌達美樂的自家外送系統,以流暢的使用體驗,讓用戶快速點餐、30分鐘內保證送達。
143096733_dcec83349c_o-1024x768
圖片來源: Alex Thomson from Flickr
  • Just Eat:2001年於歐洲創立,原本是個搜尋提供外送餐廳名單的平台,後來進入App外送市場。
  • DoorDash:強調客戶滿意度與食物品質,主力市場為加拿大與美國的幾個大城市。
  • Postmates:主力國家為美國,除了外送食物以外,還能外送酒精飲料。

在美國,60%的消費者每週至少會叫一次餐廳外送或外帶;揮別以往直接跟餐廳電話叫餐的模式。2014年以來,數位化點餐與外送的比率不斷成長,相較於直接前往餐廳用餐的增長甚至超過3倍,其中又有高達6成是來自千禧世代,目前這個族群也是使用外送App服務頻率最多的族群。「年輕世代們對時間、方便性的需求愈來愈高,而外送正巧幫他們解決了這些問題。」美國產業顧問公司Mizuho Americas研究部門副總裁Jeremy Scott對Restaurant Dive說道。

消費者其實不只忠誠於一個外送App

Grubhub算是最早成立的外送服務之一,從2004年就開始應用網路提供餐點外送服務,到了2013年,他們更與另一知名品牌Seamless合併,後續又相繼收購Eat24、Tapingo與LevelUp等外送服務品牌,整體市場占有率藉此逐漸擴大。過去, Grubhub一直穩坐美國食物外送市場的龍頭寶座,但是, 根據研究機構Second Measure的數據,今年5月,Grubhub的領先地位已經正式被舊金山新創DoorDash超越。

1_dT0i2INRFNSdRY6kYEOzig
來自舊金山新創DoorDash,近期躍居美國外送市場的黑馬。
圖片來源: DoorDash from Medium

因為總部設立地點、興起地點不同,各個外送服務品牌的市佔,無形中也因為地理位置因素而有了不同發展。舉例來說,Grubhub最受東北地區的城市歡迎,如紐約、波士頓、費城等,反之,DoorDash就是專供南部市場,如德州波士頓、達拉斯等城市。

當然,Grubhub與DoorDash這兩個服務還有一個最大的不同點——商業模式。

DoorDash雇用獨立的合約工,專門負責處理這些來自外送App訂單的物流服務;Grubhub則是只負責提供一個網路平台,外送服務都是用餐廳原有人力來因應,物流人力並不屬於Grubhub的管轄。這也導致DoorDash消費者除了支付外送費用外,還得付一則「服務費」,整體訂單價格可能會比Grubhub還高。

此外,DoorDash更進一步在這樣的商業模式之下,又推出「餐飲訂閱服務DashPass」,只要用戶月付9.99美元(約300元台幣)就能在每筆訂單超過15美元(約450元台幣)的情況下,享有免費的外送服務,而這個訂閱服務DashPass推出後,短短一年內就吸引了9%的DoorDash用戶轉為付費訂閱者。

「訂閱」是個吸引消費者常駐的手段,同時也有助於提升用戶忠誠度。對同一個消費者來說,Grubhub是個隨時都能使用的一次性方便平台,但是如果他有支付DoorDash訂閱費用,就會認為自己應該更常用DoorDash點餐,才能會讓這筆訂閱費「值回票價」。

根據Second Measure調查,消費者並不會只使用一款外送App,22%的GrubHub用戶會使用DoorDash,反之,20%的DoorDash用戶也會用GrubHub。畢竟,兩個平台上條列的餐廳或許不同,得看外送App與餐廳或是連鎖餐廳品牌建立的夥伴關係而定。舉例來說,UberEats已經和麥當勞、星巴克等國際知名飲食品牌建立夥伴關係,而DoorDash則是與速食品牌Wendy’s、Chipotle等都有夥伴關係。

當越來愈多餐飲品牌業者和外送App建立獨家合作關係,一些小型餐廳或許就得更換上架的外送平台,才能增加自己的曝光度與競爭力。外送App平台如何祭出特殊方案,鞏固消費者的忠誠度,又如何維持與各大品牌關係,同時豐富自己的飲食種類選擇,將會決定這場餐飲戰爭的最終市佔。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