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融入我們的生活已非電影情節。台北捷運公司上週五(4 日)宣佈,為了提升遺失物管理效能並簡化協尋程序,啟動了國內軌道業首座機械智能手臂「阿姆斯壯」(ArmStrong),僅需 30 秒就能將遺失物送到出倉口,節省領件民眾等候時間,增加管理效率。

事實上,這並非機器人出現在軌道系統的先例,香港、東京、新加坡等地的民眾,就早已能在地鐵內看見機器人的身影。

運用機械手臂,節省 94% 時間

台北捷運公司每年受理高達 30 萬件旅客遺失物品,據台北市副市長彭振聲的說法,其每年的人事行政成本高達1200萬元。為降低成本並加快取件速度,北捷耗資900萬元建構國內軌道業首座智能手臂「ArmStrong」,將原本8分鐘的人工取件時間,大幅縮短至30秒。

af9cffa9-6adc-46e2-a8d6-63f014c23336
圖片來源:

根據台北捷運發布的新聞稿,ArmStrong有著白色流線身型機身,擁有6軸垂直多關節型智能手臂,手腕迴轉可達455度,上、下手臂亦可自由擺動及旋轉,左右也可以快速平移。系統會以QR code辨識儲存盒位置,定位誤差只有60微米,相當於一根頭髮的直徑。

除了硬體方面的升級外,北捷也推出遺失物3大創新e化服務,包括自動拾獲通知「e卡綁定App」、刊登後自動比對遺失物管理系統的「e鍵刊登協尋」以及採用數位條碼化監控管理,達到全面無紙化的「e化智慧倉儲管理」,更廣泛運用科技在我們的生活中。

地鐵內掃地、指路、巡邏全都能仰賴機器人

機器人在全球各地地鐵的應用上,早已屢見不鮮,如每日客運量超過1300萬人次的港鐵,於今年3月新冠肺炎疫情升溫之際,引進了「雙氧水霧化消毒機械人」,該機器人可以透過自動噴灑霧化至特定濃度的雙氧水,深入到一般難以清潔的細縫,消滅病毒、細菌。進行消毒工作時,操作人員只須預先設定清潔範圍,機器人便可全自動運作,使清潔人員進一步避免接觸感染風險。完整清潔一台八節的列車,只要約四小時,且不只日常清掃,像若碰上乘客嘔吐等狀況,清潔工人初步清理後,就能仰賴「雙氧水霧化消毒機械人」進行深層清潔,達到消毒效果。

10
港鐵的「雙氧水霧化消毒機械人」透過自動噴灑霧化至特定濃度的雙氧水,進行額外的深層清潔消毒。
圖片來源:

除了清潔外,「指路」也是目前軌道業自動化常見的應用之一。日本擁有複雜的地鐵、私鐵系統,不僅總讓到訪的外國觀光客一頭霧水,就連部分國內民眾都搞不清楚。迎接後疫情時代,東京都交通局決定超前部署,在旗下都營地下鐵的大站新宿西口站,設置對話式AI機器人「ARISA」。只要遊客向它發問,它便能透過語音及顯示螢幕回答問題。遊客能詢問的訊息相當多元,舉凡地鐵的轉乘路線、站內設備、出口資訊甚至是旅遊訊息、怎麼買票,通通難不倒它,並支援日、英、中三種語言版本,對遊客來說是一大福音。

不同於前述的清潔工、導覽人員,新加坡則讓機器人扮演起「警衛」的角色。新加坡安全公司(Oneberry Technologies)開發了2款分別叫「OBIFORC3」、「K3NOB1」的機器人,配有智慧監視器和感知器,具有影像辨識功能,能幫忙偵測可疑的人或物品。目前,這2款機器人都已參與陸路交通管理局和地鐵公司進行的演習,以確保未來真的有需要時,能維護公共場所的安全。

機器人應用逐漸從製造面轉向服務面,隨著各種設備開始廣泛地進駐各國公共場域,預期在可預見的未來,機器人將逐漸深入我們的生活。或許我們可以期待未來機器人在台灣的捷運內,出現機器人駕駛、清掃、循軌、智慧嚮導等,帶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更多便利。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