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G的驅動下,數位影音平台在娛樂世界中長驅直入,眼花撩亂的節目與載具選擇,讓消費者的胃口一而再地被餵養、撐大,多元而巨量的「影音內容」正在被創作、製作與播放。然而,對於「說故事的人」,不管是傳統電視台,還是其他影音內容業者,挑戰變大但機會也變得更多,當下正是一個千載難逢的「黃金時代」。

當Netflix、HBO、Amazon Video、Disney+、Apple TV+等OTT平台斥資挹注原創內容,加上Facebook、Instagram、Snap等社群平台「媒體化」,讓分眾型節目數量逐年遞增,跨越地區、語言和文化,各種「獨特性」、「非主流」與「類型化」的戲劇題材都能在浩瀚的網路上找到受眾,所謂「看電視」的定義,已經徹底被數位影音平台顛覆,而這波影音內容「大爆發」將延燒到2020年。

過去幾年,海外市場一直是Netflix的營收主力,在最新曝光的8-K報告中,首度披露Netflix全球各地的營收細節,截至第三季為止,美加地區(UCAN)以外的國際付費訂閱總人數為 9,770 萬人,其中亞太地區 (APAC)訂閱戶數僅有大約1,450 萬人,營收約為3.82億美元。值得注意的是,在2017年第三季到2019年第三季之間,營收成長152%,會員人數成長148%,顯然亞太市場還有很大成長空間。

Netflix原創劇在地化,非主流「類型劇」躍上國際

其實Netflix早上2018年就開始重金投資亞洲原創內容,在日本、韓國、印度、泰國和台灣各地,以跨國聯合製作模式拍製原創影集、電影及動畫,包括韓劇《李屍朝鮮》、《指定倖存者》和《浪行驚爆點》,日劇《AV帝王》,泰劇《絕境島(The Stranded)》以及印度的《神聖遊戲(Sacred Games)》。

以台汁台味的《罪夢者》、《極道千金》和《彼岸之嫁》為例,陸續上架播出後儘管觀眾口碑不一,但在取材多元性與製作高成本上,的確為台灣在地創作者帶來全新視野和挑戰。Netflix以「亞洲視角」創作出更具有含金量的影音內容,讓更多當地的影視從業人員有機會躍上國際市場,被世界看見。

對傳統電視台來說,OTT平台猶如收視率的洪水猛獸,對觀眾來說,這是一種「內容的轉型正義」,終於擁有自由而寬廣的閱聽選擇。公共電視節目部經理於蓓華不諱言地表示,由於公視非商業台的背景,加上政府補助款的挹注,讓公視可以長年在戲劇創作上有更大的嘗試空間,能以更高的製作成本投注在實驗性的創新題材上,「用戲劇和社會溝通」的理念逐漸變成公視的優勢。

2016年籌備《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時,正值Netflix進軍台灣,於是公視開始思考如何讓少見的教育題材更具有國際市場性,在重寫劇本之前進行評估,並試著加入一些類型化元素,進而在2018年成為第一部在Netflix「全球首播」的台灣戲劇,不僅為公視搶下年輕的新觀眾群,挑戰主流功利主義的題材,也引起海內外廣泛的討論和迴響。

31968205_162324311102890_2851679824357883904_o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是 Netflix第一部「全球首播」的台灣戲劇。
圖片來源:

今年另一部《我們與惡的距離》,更是讓公視「裡子與面子兼得」。於蓓華進一步指出,開發《與惡》劇本時,每一場戲的成本並沒有設限,還將一般單集60分鐘、350萬的戲劇製作費提升到400萬,讓主創團隊能以更好的製作規劃及更強的演員卡司做出優質的作品,「適度的進場」與「有效的投資」讓製作公司不僅是回收成本,甚至獲取不錯的利潤,就能為從業人員創造更有前景的影視產業環境。

此外,單一頻道與台灣多個OTT平台聯播的讓收視效益更高,成功將散落在網路上的受眾收納回電視台中。《與惡》與台灣CATCHPLAY和HBO Asia合作,多方帶入新媒體的行銷資源,讓後續的聲量和效益達到加乘與擴大的效果,讓高成本的投資得以在後續版權收益中看到長尾效應。公視的成功經驗,除了宣告類型劇的市場潛力,也希望藉由優質創作團隊與新媒體的跨國合作模式來改善台灣低迷多年、戲劇投資自製率偏低的影視產業生態。

45208135_2114403715555738_6485717997863305216_o
公視提高製作費,讓《與惡》團隊得以做出高品質的作品。
圖片來源:

傳統電視台大玩「融媒體」,跨域串流也能變現

幾年前,三立電視就悄悄地進行轉型,加強新舊渠道的互補性,並積極跟其他OTT業者交互授權內容。三立電視節目部資深副總暨都會台台長王淑娟表示,身為電視台也是內容的生產業者,要減緩數位平台的衝擊,就是盡力將內容擴散到新媒體上,讓分眾離不開眼球,才不會因為收視人口下滑,減損了內容的價值。

從電視台的營收結構來看,目前主要來自廣告、專案、點擊分潤和冠名置入等面向,王淑娟認為,未來的廣告預算會下在內容端,而非品牌端,因此平台的競爭也是取決於內容的競爭,讓內容同時在傳統電視和OTT平台上皆具有競爭力,內容專業將成為主流。

根據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發布的最新數據,有線廣播電視的訂戶數,已經在今年第3季跌破500萬大關,普及率剩下56.23%。TVBS聯利媒體副總經理暨聯利科技總經理許芝蘭認為,過去三年有線電視用戶逐年衰退,反映的是科技的演進史,隨著網路頻寬的擴增,電視從無線、有線播送發展到網路串流,新媒體跟新渠道的出現加上互動載具的普及讓內容無所不在。

然而在分眾媒體的時代,必須透過各種媒介將內容「再編輯」後分享給不同族群,不管是無線、有線電視的觀看族群或App用戶,又或是Facebook的粉絲或YouTube的觀眾,所有「分眾」匯集起來才等於總收視戶,換句話說,就是得利用新媒體的流量變現來增加獲利,才得以彌補剪線潮造成的營收流失。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