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的企業營運已經不可能沒有科技參與,但是否每家企業都需要雇用程式開發人員,甚至成立資訊部門來滿足需求呢?答案是否定的。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程式發包平台面世,企業對外發包的機制也越發多元,在供需之間,有哪些最新趨勢值得關注,進而以低成本發包實現商業服務的創新創意。

「我想出一個絕妙的創新點子,希望快速做出一個App,以服務雛型(Prototype)來測試市場接受度,但公司卻沒有程式開發人員……」如果你曾有過這樣的困境,這篇文章要介紹的「敏捷式產品開發」概念和外包平台的最新趨勢,將對你有所助益。

由於數位應用、服務的生命週期短,市場不確定性高;能夠加速開發循環、快速獲得市場回饋的「敏捷開發」(Agile Development),已成為新創團隊開發新產品、服務的主流做法。而近年程式外包平台(Outsourcing)的普及及易用性,則大幅降低外包門檻,讓案主得以用較低成本快速做出「基本版」的應用/服務雛形,等測試商業可行性之後,再進行最佳化與規模化。

事實上,程式外包在大型企業已經行之有年。根據AgileEngine統計,2018年 全美有43%的公司都有程式開發發包需求 ,這些主要是專業的軟體代工業者,例如台灣的驣星、颶風軟體等。但另一方面,近幾年興起的小型Freelancer計件平台,則讓草創團隊、甚至是一般個人,也能以低成本的發案方式進行應用雛型開發。

一般來說,大部分平台的發案流程相當單純:只需將需求、交期、預算等必要資訊發至平台,讓接案者間進行競價、議價、以及提案,再決定要和誰合作。這些接案者一般被業界稱為Virtual Worker(網路工作者) 或Remote Worker(遠端工作者)。

根據TimeDoctor統計,若以平均工時來算,一名加州的正職開發人員時薪約為80到120美元,在外包平台上,則可以用30到40美元找到開發者, 若是發包給「接案大國」的印度、菲律賓、俄羅斯或羅馬尼亞開發者,一個小時的工時更可降到10到15美元左右,只有約正職員工的1/8 (但發包者要具備一定英文能力,以進行高效率的案件溝通) 。

以幾個大型發包平台為例,接案者包括了專業開發人員、業餘設計師,以及資工相關科系的學士、碩士生等,資格都需要經過平台驗證。 計價模式方面,除了傳統按件計價的接案模式,也有更彈性的「以里程碑計價」(Milestone)、「以時間計價」(Pay-Per-Hour)的接案模式可供選擇 。以下介紹幾個歐美公司常用的發包平台(除了程式設計、也有美術繪圖、設計和翻譯服務),及其特色:

1. Freelancer.com

入門級的接案平台,較適合小型到中型專案,平均單筆發案金額為200美元(約6,000新台幣),此外,發案者可以設定每個希望完成功能的里程碑(Milestone),接案者完成到特定階段並驗收後,才能獲得相應付款。

2.Upwork

Upwork特色是可以選擇工時計價,成功媒合後,除了要求完成作品,發案者還可以查看接案者「工作日誌」(Work Diary),上面記錄了接案者在工時內的鍵盤與滑鼠活動行為。這個看似神奇的方式,卻被接案者廣泛接受,而讓Upwork成為全球交易量最大的外包平台。

ScreenShot-VideoID-PLzDZ9N9l7Q-TimeS-17.png
圖片來源:

3.Fiverr

Fiverr是亞洲較為知名的外包網站,但程式開發類項目較少,而是以美工設計、Logo、Wordpress網站、社群操作等業務為主。平台上有許多接案者會秀出自己的gig(擅長項目),有興趣的發案者可以據此和接案者洽談。Fiverr上的接案金額是眾平台中最低廉──大部分從5美元起跳,然而能處理的案件複雜度、客製化程度也相對有限。

除了選擇合適的外包平台,外包合作還有許多眉角:例如使用線上溝通、協作工具(如Slack、Trello、Github)來強化溝通效率等,而由於接案者來自多元地區, 尊重不同地區的文化與工作模式、理解時區不同造成的溝通延遲、利用視訊建立初步互信等 ,都是十分重要的發包與合作訣竅。

說了這麼多優點,也必須提到外包的缺點。例如大多數「一次性包案」(one off jobs),通常難以處理需要後續維運、保固與擴充的專案。而 跨國合作缺乏正式契約,也有可能導致創意外流、程式暗藏後門等問題 (雖然平台上的誠信評等可以解決部分問題)。然而即使如此,外包平台低成本與快速的特性,仍為越來越多的中小團隊所採用,以因應快速變化的創新市場。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