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永續環保漸成消費潮流,除了衣物製造得符合環境保育,生鮮雜貨購物更是一種日常體現。在永續潮流下,又有哪些創新因此被市場激發呢?

在台灣,永續環保議題日益受到注目,每一次購買外食拒拿塑膠袋、拒用一次餐具,或許是最日常的環保實踐,但整體落實面向依然侷限。在歐洲,除了倡議減塑,更把「環保」視為驅動消費的核心,從食物來源到製造流程、從供應鏈到消費者,都成為落實環境永續的重要環節,而這樣的消費概念正是西方新興趨勢,同時也為零售市場帶來許多革命性的改變。

結合會員制度,創造有感消費的尊榮體驗

走進歐洲的超市,各項食品都會有專屬標章,揭示製造方式、原料來源,如有機食品、公平交易的巧克力與咖啡、放養而非圈養的動物食品等食品資訊,其中,瑞士的一間超市更結合會員機制,讓會員消費累積點數折抵現金,同時並附上這位會員的「永續消費購物分數」,指出在這個月購買商品中,有多少比例是符合永續性購物,相較於整個國家的消費者平均結果又是如何?讓會員直接感受到自身消費行為與環境永續的關係。

即使市場還沒有一個明訂的永續消費行為準則,但是如果能在購買生鮮時做到以下幾點行為,都能被視為永續消費貢獻的一份子。

1.減少塑膠使用

不僅僅是在最後打包購物商品,自備重複使用的布袋,每一項購買的商品,也最好是以最少量的塑膠包裝而成,如購買沒個別以塑膠包裝的青菜與水果,或是不購買太多層塑膠包裝的拌麵食品或甜點等,才能有效減少整體塑膠使用量。

2.有機食物

有機的概念,不僅僅是為了減少人體吃進農產品上的化學殘留物,如果當農夫減少噴撒化學藥物,也能保留大自然中許多種昆蟲的生活空間,畢竟,每一種生物在生態系統中,都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某些過度噴灑農藥的國家中,已經出現大自然看不到昆蟲的景象,所以,購買有機不僅是為了消費者,也是為了大自然保育。

3.公平交易標章

如可可豆、咖啡等熱帶氣候限定的農產品,通常都會有公平交易的標章,購買這類的認證產品,才能確保非洲、中南美洲等地的農夫是在不被壓榨的情況下,販售自己的農產品。

4. 查看食物原產地

運送生鮮食品通常依靠空運,然而空運的碳排放量又相當大,因此,如果非必要,盡量購買最靠近原產地的食物,來減少食物運送背後所產生的碳排放。

舉例來說,即使酪梨是熱門的健康食物選項,但是在歐洲,最近卻出現拒買酪梨的現象,就是因為在歐洲買到的酪梨,幾乎都是來自中南美洲,這樣的供需情況帶來兩個影響,其一是空運造成的碳排放量太大,再者是為了栽種「歐洲人吃的酪梨」,中南美洲選擇砍掉當地農作物、過度栽種酪梨,導致缺水問題。而若我們進一步了解所有吃進肚裡食物的原產地、栽種背景與來源,就能更加認同永續消費的重要性。

越來越多的新創公司,是為了環境永續而生

近年,隨著氣候變遷、地球暖化的現象逐年愈來愈明顯,永續環保也逐漸成為歐美消費風潮,並且帶動許多新創公司投入其中。

其中,澳洲獨立超市Drake’s就和阿德雷德(Adelaide)當地的批發商IG Fresh合作,打造可被自然分解、以植物為主的新款水果與蔬菜包裝材料,每個消費者購買商品回家後,可以把包裝袋丟棄在花園裡自然分解,希望停止每顆花椰菜、高麗菜都被塑膠包覆的超市景象。

此外,俄羅斯生技公司Vjatsky Agroconcern研發出一款可食用的奈米薄膜,覆蓋在生鮮食物上時,就能減緩食物腐敗的時間。根據聯合國數據顯示,食物是國家垃圾量中數一數二的地位,可能是生鮮超市丟棄過期品,或是餐廳丟棄食物殘餘與未賣出的材料,幾乎有三分之一的生鮮供應貨品,最後都會被丟到垃圾桶裡。有了這樣的奈米薄膜技術,希望可以減緩食物腐敗的速度,進而降低食物被丟棄的總量。

App解鎖即期品銷售冰箱

許多新創都開始串連餐廳與超市,提供一個網路平台,讓他們以較低的價格,販售即期品以及當天賣剩的食物。另外,瑞典一家新創Karma去年底和家電廠商Electrolux合作開發智慧冰箱,來減少食物浪費。

img-4280.png
Karma和 Electrolux攜手合作開發能減少食物浪費的智慧冰箱。
圖片來源:

特別的是,這台冰箱會設在車站內部等交通要點,提供超市、餐廳把要販售的即期品放到冰箱中,而要購買的Karma用戶則用App解鎖冰箱,來購買與取得自己想要的商品。

在歐美,除了生鮮購物,就連快時尚品牌(如H&M)的衣服、鞋子、消費電子配件等,都開始吹起一波永續環保風,強調永續的原料與製造過程,來吸引消費者購買,這股新興的消費風潮正在各個角落發酵,從供應商到消費者。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