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全球疫情爆發後,企業開始遠距辦公,各種國內外的大型展會,紛紛採取線上形式舉辦,在這樣的趨勢下,VR 應用比以往更常出現在大眾視野,且有可能成為疫後新常態的一環。
HTC 亞太區總經理黃昭穎表示,過去要執行一個完整的線上活動,從系統工具到網站設計等等,可能都要使用不同的解決方案,需耗費大量的人力及預算,針對這個痛點,HTC 善用自己在 VR 深耕許久的經驗,帶著硬體設備和軟體的優勢,近一步與虛擬展覽平台「EventX」合作,提供企業或消費者「一站式」的服務。
虛擬活動打破時空限制,還能精準掌握與會者資訊及動態
黃昭穎指出,虛擬活動有許多好處,它打破了時空和人數的限制,過去線下活動受限於空間,會有與會人數的上限,張羅外地賓客也需要成本,若搬到線上舉辦,這些問題都能被解決,也能接觸到更多人。他以日前與實踐大學合作舉辦的虛擬線上畢業展為例,因為不受展館租期影響,可以讓學生的作品長期展出。
黃昭穎也提到,將展會挪到線上的另一個明顯效益,是可以精準掌握與會者的動態和資訊。「當參與者在線上註冊,我們就有他的基本資料,他在展會中的軌跡,對哪些活動有報名、有停留,策展人都可以清楚掌握。」他補充,這會讓策展人更能精準地規劃出最適合受眾的活動,並且優化其中的體驗。
捏出「虛擬分身」參加線上活動,創造細緻的沉浸互動感
說到線上活動最大的挑戰,就是缺乏實體參與的互動感了。對此,HTC 也做了不少努力,讓人們可以打造自己的「虛擬分身」參與活動。
黃昭穎表示,在 HTC 的 VIVE Sync 平台中,使用者可以花短短三分鐘,利用專屬 App 自訂化自己的虛擬角色,進入活動後,可以用分身與他人互動,甚至還能做到人走近時聲音愈來愈清楚,走遠時變成背景雜音,模擬真實世界的互動,創造細緻的沉浸體驗。
HTC VIVE 企業解決方案部門資深副總經理鮑永哲表示,有了虛擬分身,人們在 VR 虛擬空間中能更專心地互動,「除了在同一個空間外,加上可訂製的角色和表情符號,更讓參與者有歸屬感。」
醫療、軍警訓練都能用 VR
VR 除了運用在線上虛擬活動之外,在醫療、企業訓練方面的應用也有相當的發展。
黃昭穎舉例,在美國有將 VR 運用在復健醫療上,讓患者戴上頭顯裝置,看復健的內容,配上手腳上的感應器,可以知道動作是否有做到位。這樣的科技,尤其在疫情期間,可以讓患者避免往返醫院的風險,也能確實完成復健。
而在台灣,則是有和醫生合作,讓醫生在向病患解釋病情時,搭配 VR 技術,帶著患者一起「進入」身體內,讓患者更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
在企業訓練方面,黃昭穎認為 VR 技術也發揮的很好,像是軍警和消防的訓練,就可以利用 VR 模擬各種危險情境,如失火、恐怖攻擊等,讓相關人員身歷其境的訓練。「而且這種應用,可以重複利用,不像以前一次演練就要耗費許多成本。」黃昭穎說道。
雖然過去 VR 一直被認為有裝置上的門檻,不過黃昭穎指出,HTC 一直致力於讓所有裝置,包含手機、PC 都能進入虛擬活動的場域,「VR 的應用已經愈來愈普及,各產業的需求在增加,人們接受的速度也在加快中,未來還有 5G 的加入,各種遠距的應用會愈來愈多。」面對未來發展,黃昭穎樂觀的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