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經濟是一種「陪伴」的經濟,相較於視覺內容需大比例地攫取用戶的時間和注意力,長時間收聽聲音內容與其他進行中的事項不衝突,「工作、通勤、做家事甚至洗澡時、睡前,都可以聽 Podcast,它幾乎無所不在。」SoundOn Global 聲浪全球執行長黃建翰說。

從數據來看,也能發現 Podcast 帶來的經濟收益正高速成長。根據 Statista 統計,2019 年美國 Podcast 聽眾就已達到 7,500 萬人,預計 2024 年將達到 1 億 6,400 萬人;再根據美國互動廣告協會(IAB)釋出的報告,預計 2023 年 Podcast 市場規模將達到 20 億美元。

焦點轉向台灣,根據 SoundOn 發布的「2021 年度聲音經濟報告」,台灣 Podcast 節目數與內容產出總時數呈現穩定上升趨勢,總收聽量成長已經超過 200%,顯示收聽 Podcast 已成為台灣聽眾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聲音經濟的用戶停留時間更長,也蘊含更高的含金量。但究竟該怎麼做,才能讓聲音內容成功變現呢?

內容搭配平台策展,加上合適的廣告,創造變現效益

黃建翰指出,他觀察到 Podcast 的內容創作者最常遇到的痛點就是沒有長尾內容以及行銷無法出圈,為此,SoundOn 提供創作者一條龍式的服務,從音檔保管、行銷、策展推播到業務銷售,每一個環節都輔佐創作者,讓他們可以過度每一個階段,將自己的內容有效變現。

「聲音類型的廣告,是更有說服力的。」黃建翰表示。根據《天下雜誌》與東方線上合作的《2021 聽經濟大調查》,Podcast 固定聽眾有超過 6 成比例支持廣告置入,46.1% 聽眾會因 Podcast 廣告而主動搜尋相關商品,近 1 成有實際購買行為,含金量不容小覷。

podcast
圖片來源:

然而,目前常見的冠名贊助、業配等變現模式,經常只有少數當紅的創作者能被品牌主看見,為使更多創作者得以受惠,SoundOn 準備投入一種新的廣告模式——自動化廣告。黃建翰說明,這種廣告可以根據業主的需求,安插在所有受眾相符的節目中,「這樣的話,所有流量都可以被運用到,內容也不會只能收取一次廣告收入。」

如此一來,廣告主可以更精準的鎖定目標客群;頭部創作者能為舊內容動態替換新廣告,持續產生利潤;而中後段創作者也有機會獲得分潤,支持更持久的產出內容。而對於平台來說,動態廣告技術讓長尾效應有機會在 Podcast 發生,增加了許多可銷售的廣告版位,達成廣告主、創作者、平台的三贏局面。

Podcast 不能只是單向傳播,加上社群經營,形成雙向互動

除了內容和廣告收入之外,黃建翰認為在聲音經濟中,穩固「社群感」也非常重要,「如果沒有社群凝聚力,就只是單向的傳遞訊息,缺乏黏著度。」

「社群經營」無非是透過當今最普及的社群平台,如 Instagram、Facebook 等,但黃建翰認為,以聲音內容為魅力的創作者,若能再以「聲音」為媒介打造社群,更是如虎添翼。他以旗下另個平台Goodnight為例,目前 Goodnight 尚有聲音論壇、聲音電台等功能,他會鼓勵 Podcast 創作者到這邊「開台」,與粉絲進行即時的語音互動,同時在該平台上也有「打賞」的變現機制。「我們從旗下兩大平台 SoundOn、Goodnight 數據發現,和粉絲黏度愈緊密的創作者,獲得的贊助金額也愈高。」

黃建翰也分享,結合 Podcast 內容創作和 Goodnight 的聲音社交後,發現聽眾的使用時間又更長了,「過去每日平均使用時間就偏長,有 20 到 30 分鐘,現在更增加到 50 分鐘。」

他總結,聲音經濟的市場很大,也有愈來愈多後進者想加入,成功的關鍵是,創作者要想清楚自己「想賺哪種錢」。若是想靠廣告賺取收入,那題材就要愈大眾、愈跟流行話題;如果是想靠訂閱,那就要思考內容可以帶給用戶什麼價值、獨特性高不高;如果是想要賺粉絲贊助,那就要更重視與粉絲的互動和黏度。

「聲音經濟還有太多想像,想是短音訊、問答、冥想、哄睡都是其中一環,」黃建翰說,佔領消費者的「耳朵」已是不可逆的趨勢。

作者介紹 |

張庭瑋

特約採訪編輯

一名企圖用文字賴以為生的社畜、小時候真的有讀書的記者。
 
在《未來商務》新商業社群中與報導企業數位轉型、科技賦能以及商模創新的故事,也關注企業轉型過程中需要的各種「B2B解決方案」,以新聞工作者的角色,與企業並肩在數位轉型的道路上。
 
企業轉型故事、解決方案採訪需求請來信:fc@bnext.com.tw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