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原物料短缺、食材上漲,除了漲價,企業還能怎麼做?2003 年,美國爆發狂牛症,使日本吉野家停賣招牌商品牛丼蓋飯。面對熱門商品短缺,他們進行價格策略上的調整,將一碗牛丼分成好幾種分量,也就是現在常見的「迷你碗」「中碗」「超值碗」「超大碗」選項,讓獲利恢復往昔。

為什麼這個方法可以獲取更多利潤?答案在於,不管食量小或大的客人,都能獲得滿足。大分量牛丼提高客單價,小分量又可以與青菜或湯,組成套餐,讓利潤高與利潤低的產品搭配銷售。

善用人性心理學,調高顧客心中的價格錨點

有些客戶願意付出比目前定價更高的價錢,單一價格代表還有潛在獲利空間,企業如果能善用差別定價(price discrimination),針對不同客群的需求制定產品與價位,就能開發更多獲利。《訂價背後的心理學》提到,企業可以提供 2 種以上選項,包括高價位,功能最完善的產品或服務、中價位,涵蓋顧客主要需求的產品或服務,以及陽春版選項,內容可以明顯不如另外的選項,目的只是用來作為中高價位方案的誘因。

不同價格間的比率大約是在 3:5:15 或者 1:2:4,假如你的中價位方案是 8000 元,低價位方案就要訂 4000 元,高價位方案訂 1 萬 6000 元。重點在於,高價選項得明顯高於 2 者,提高客戶的參考錨點;而低價位與中價位要相當接近,才能吸引顧客選擇中價位方案。對於沒有具體產品的知識型產業來說,如顧問業、線上課程業務,相當適合運用

提供划算的加購價選項,客戶掏錢更爽快

組合獲利程度不同的產品,以全新的價格出售,稱之為產品組合定價法(bundle pricing),常見做法如速食店的超值組合餐、電信業者綁定多種資費方案。《定價聖經》提到,顧客對個別產品或服務的評價可能落差很大,但組成「套餐」後,反而會提升整體評價。不過也要注意,組合定價適合應用在評價落差大的產品或服務上,也就是有些顧客喜歡、有些顧客不喜歡,不適合用在觀感一致的產品中,如果大家一致看好某產品、不看好另一項產品,分開銷售是比較好的選擇;搭配評價不一的產品,最能「平均」喜好,開發潛在獲利。

企業也可以利用組合定價,淡化漲價感受,例如,薯條單賣漲價 5 元,但是如果是購買套餐,就是以未漲價前的「甜甜」價格販售。常見做法還有加購,電商平台經常在結帳時使用加購策略,問你「還需不需要⋯⋯?」追加銷售其他的產品,值得注意的是,追加銷售的產品要比原價便宜,才會給消費者划算的感覺。

另一種方式是頻繁改變價格,讓客戶對於產品標準價格的感受變得模糊。像是在電商平台上,一罐洗髮乳的價格區間可能會在 230~280 元,但也提供 2 瓶 450 元的產品組合,或者標示是由 290 元降價至 270 元,消費者就不會像直接看到漲價時那樣反感。

除了調整價格,《漲價的技術》提到,在一個以降價視為理所當然的行業裡,例如快時尚產業、量販店,用原價交易或者減少降價幅度,就能獲取充分利潤。縮小尺寸、簡化產品包裝也是常見的變相漲價方法,缺點是無法直接提高營收,一旦客戶發現你的真實意圖,也可能引起抱怨。這些都是變相漲價時可能會激起的負面情緒,必須密切留意、觀察一段時間。

我該選在什麼時候推銷額外商品?
圖片來源:

本文轉載自《經理人

作者介紹 |

經理人月刊

授權轉載

經理人最實用的管理知識交流和學習平台,提供主管和上班族專業的工作心法及職涯提點,陪伴領導者管理組織、帶領團隊、提升績效。(追蹤:FBwebsite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