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意識腦不曉得某件事的答案時,就會用猜的。或許有些人會以為潛意識腦是「根據知識」來進行猜測,但它通常是靠經驗法則,也就是所有行為經濟學概念的來源。潛意識腦每秒要處理 1,100 萬位元的資訊,因此它會大量進行主觀判斷,在生活中引領你。

幾年前,我向一群女性企業家做簡報時,我請所有聽眾想一下自己身分證末兩碼數字。然後我請她們看一下我超級閃亮的項鍊,並猜猜項鍊的價格。你猜結果如何?

我告訴聽眾,「研究顯示,相較於身分證末 2 碼是 1 或 2 等比較小的人,身分證末 2 碼比較大的人,例如 8 或 9,通常會估得比較高。」

一位女性舉手說:「我的身分證末 2 碼真的是 8、9(也太巧)!而且妳讓我猜價格的時候,我心裡想:『大概 89 美元吧。』但我又想:『不對,好像太貴,還是猜 65 美元好了。』」

這正是錨定與調整法則的運作方式。

錨定(預先輸入腦袋的參考值)是促發的一種。身分證這類隨機數字的效果很快就會消失(所以身分證末 2 碼小的人才不會一直討價還價),而這類數字對於廣告、展示網購商品以及包裝訂價等都非常重要。

shutterstock_1343439950_price.jpg
圖片來源:

為文案增加一個數字,士力架巧克力銷量飆升 38%

店裡有兩個一模一樣的士力架陳列架。第一個架子標示「士力架巧克力——為你的冰箱買下它們」,而另一個則寫著「士力架巧克力——為你的冰箱買 18 條」。我想,一般人都會覺得一次買 18 條士力架很誇張,畢竟這種事並不常見。

負責寫文案的人通常會讓自己保持理智,避免在廣告上放入這個數字。你可能會想:「購買數量不受限!消費者想買 100 條都可以。」或者,「別人會問我怎麼會想到 18 這個數字?但我懶得為一個隨便想到的數字多做解釋。而且,應該也不會差很多吧……」

事實是,真的有差,而且差很多。

當標示上寫著 18 而不是「它們」,士力架的銷售量增加了 38%。

為什麼?

如果你在店裡閒逛,看到一個廣告寫著「它們」,你的大腦根本不會有什麼印象。就算有,你也只會想:「好吧,拿個 2 條或 3 條就好。」然後把士力架丟進購物車。但如果換成 18 這個數字呢?這可能會讓你的潛意識腦停下來思考,因為這個數字太詭異了。你會想:「18 條?神經病啊。我比一次買 18 條巧克力的人理智得多。我拿 6 條就好。」

錨定與調整法則發揮了作用。意識上,我們會擔心是否該明確寫出這麼大的數字,但它們確實能大幅刺激銷售量,因為人們會用自己的方式與潛意識腦對話。

而且,稍微改一下問題的框架,就能引起大腦的注意。

使用「它們」這個詞的時候,只是把「零」這個字包裝一下而已,看起來就像是在問:「要不要買士力架?」若把「它們」換成數字「18」,則假定交易已經成交。小小的改變就能巧妙把問題變得更值錢,好比在問:「你要買多少條士力架?」改掉一個字就能加入錨定,改變框架和整個潛意識的購買經驗。

標示上限,讓消費者買更多

《行銷研究雜誌》的一篇研究也詳細介紹了其他商店常用的錨定技巧。消費者看到「買 10 送 10」時,比看到「每包 1 元」買得還多的原因,就在於錨定效應。

這也是標示上限會讓消費者買更多的理由。該研究設定了 3 種情境:

 ‧ 每罐便宜 10 美分!
 ‧ 每罐便宜 10 美分!(每人限購 4 罐)
 ‧ 每罐便宜 10 美分!(每人限購 12 罐)

你猜結果如何?一樣,你可能會想,有須要囤貨的人就會囤貨,但這麼想太理性了!

在沒有限制數量的情況下,每位客人會平均購買 3.3 罐。但如果限購 4 罐,每位客人會多買一些,平均會購買 3.5 罐。限購 12 罐時,銷量更是倍增!每人平均買了 7 罐!

很扯,但情況確是如此。

記住:別害怕偏大的數字。想想數字改變問題框架的效果。

實際運用:將數字放入一句意思不明確的話中,看看數字如何影響行為。你可以試試大的錨定數值(例如 18 條士力架),或者小的也可以(也許會比較容易執行測試)。

錨定是很有趣的概念,非常值得測試,因為就像你在框架效應中所學到的,只要放入對的數字,就能發揮強大的力量。

本文節錄自真文化出版《噓,別讓顧客知道原來你用了這一招!》,作者梅莉娜·帕默(Melina Palmer)

作者介紹 |

真文化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