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燒錢營運、打資本戰的時代,要終結了嗎?《日本經濟新聞》引用新加坡財經媒體《DealStreetAsia》報導指出,由於經濟前景不穩,蝦皮購物母公司冬海集團(Sea Group)旗下多個部門、業務單位正面臨裁員或停止招聘。

據悉,冬海集團的電子商務部門蝦皮(Shopee)將在印尼、泰國、越南等多個東南亞國家裁員,蝦皮旗下的支付業務 ShopeePay 和外送業務 ShopeeFood 也面臨同樣困境,泰國蝦皮(Shopee Thailand)近一半的支付和外送團隊都受到了裁員的影響

不僅東南亞市場,蝦皮在歐洲、拉丁美洲的發展也受挫。蝦皮在法國開業僅 5 個月後就決定退出市場法國,西班牙市場也傳出將在 6 月 17 號退出。台灣蝦皮對此日前回應,一切營運與服務皆不受影響。

靠燒錢打天下的時代過去了?專家:利率升、高通膨,營運方式已失效

以往蝦皮靠著大量補貼快速搶市,再以市占表現吸引資金注入,幫助其繼續擴張的策略,可能走不通了。

元智大學管理學院行銷學群助理教授朱訓麒接受《數位時代》訪問時表示,「在全球利率上升與通膨下,市場都進入了不景氣狀況,這種靠燒錢虧損運營的方式已經失效,」「蝦皮應是想減少帳面支出、擺脫虧損,才能持續獲得投資人支持,在目前全球經濟不穩定狀況下先放緩擴張。」

根據《MoneyDJ》報導,創業家兄弟董事長郭書齊近日也預期,用補貼搶市的不合理競爭在今年下半年到 2023 年會愈來愈趨緩;如果真是如此,不僅電商,連超商業者都能減少競爭壓力,將更有利營運。

燒錢換成長,行的通嗎?蝦皮給經理人的財務管理課

事實上不只蝦皮,許多新創企業成立時,常以燒錢換取成長。問題是,經理人如何鑑別是健康或不健康的「燒錢」?《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指出,財報分析中有個關鍵指標為 「單位經濟貢獻」(unit economics),被用來計算每單位預期收入與成本的差額,能幫忙做判斷。

看似很基礎的概念,但不少新創企業都會忽略它。2017 年,美國第一間推出「電影訂閱制」的公司 MoviePass,會員每月只要支付 9.95 美元(約新台幣 286 元),就可以一個月無限制去電影院看電影。

當時,美國一張電影票平均為 8.75 美元(約新台幣 260 元),推出訂閱制後,MoviePass 用戶數在一個月內就從 1.2 萬人增加到 40 萬,占電影票銷售數量 49%。雖然用戶數量龐大,但因價格過低,最終虧損超過 2000 萬美元(約新台幣 5.76 億),在 2019 年停止服務。

從「單位經濟貢獻」見真章:為什麼訂單愈多,企業可能虧更大?

在看單位經濟時,經理人必須觀察 3 個層面:規模測試(scale test)、收入來源測試(sources of revenue test)、價值主張測試(value proposition test)

1.規模測試: 具有足夠數量,就能與廠商議價,獲得較低的單位成本。
2.收入來源測試: 具一定數量後,能創造其它收入來源。如:網站點閱率高,就能吸引廣告商進駐。
3.價值主張測試: 產品受到顧客歡迎,企業擁有提高價格的能力。

經營者必須要仔細計算單位經濟,包含在產品推出時的獲客成本,以及停止服務客戶的成本,還需要考慮在開發業務時,不同地區或據點的獲利能力。

如果產品本身的單位經濟貢獻就是虧損的,那麼創造再多交易量,也難以彌補資金缺口,因為儘管營收會隨著交易量成長,虧損也會同步變大。如果產品單位經濟貢獻是正的,要確保在客戶端能創造更多效益,例如提升客戶交易量,或者降低客戶流失率與獲客成本。

不過也可能出現產品與客戶是正值,但整體收益是虧損的情形,如此一來就要檢視是否是因為其他開銷,如保險、租金等成本而造成。

資料來源 / 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Nikkei AsiaMoneyDJ數位時代

本文轉載自《經理人

作者介紹 |

經理人月刊

授權轉載

經理人最實用的管理知識交流和學習平台,提供主管和上班族專業的工作心法及職涯提點,陪伴領導者管理組織、帶領團隊、提升績效。(追蹤:FBwebsite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