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 AI 近期話題不斷,不僅能協助人們翻譯、找答案,甚至已有不少企業導入供員工用於輔助撰寫電子郵件,宛如化身企業內的「新同事」。

生成式AI將如何改變我們的職場生活?我們該如何面對這個「新職場關係」?

生成式 AI 快速進入職場,影響約 19% 工作職位

包括圖像生成工具 MidJourney、DALL-E,文本生成工具 ChatGPT,微軟近期更推出可以結合生成式 AI 的搜尋引擎 Bing AI Chat。生成式 AI 已悄然進入我們的職場中,包含搜尋資訊、寫郵件、寫論文、創建圖像、編寫程式碼,都是它的業務範圍。

而生成式 AI 的更新速度,也比過往快上許多,現幾乎每週都有生成式 AI 的新功能出現。科技巨頭微軟、Google 近期也將重兵擺放於此,因此我們可以預估,未來文書軟體無論是 Google Docs、Microsoft Word,或是溝通開會用的 Teams 、 Google Meet 等工具,應該慢則 1、2 年,快則幾個月,就會將生成式 AI 元素完全融入其中,也等同進入大部分白領階級的職場。

根據高盛於 3 月發布的「AI 對經濟增長的潛在巨大影響」報告指出,像 ChatGPT 這樣的生成式 AI,會在全球淘汰多達 3 億個工作崗位,將影響現有的工作崗位至少 19%,在已開發國家如美國更將高達 25%、歐元區 24%。換句話說,未來在職場上,每 4~5 位同事中就有一位生成式 AI「新同事」,該用什麼心態跟它相處,將是未來每個企業、員工都要面臨的課題。

面對「活的」AI,拿出帶職場新人的相處模式

雖然當前的辦公室環境已大量依賴搜尋引擎、文書工具,但目前這些工具還是「死的」,若真的跟它「不合」,可以再挑選其他解方;然而面對生成式 AI,某種程度上就像與一個真人互動,可以讓它根據自身需求學習,補足自己的弱點,達到相輔相成的效果。

在與 AI 的相處模式上,可以想像是與資淺同事合作,先從交代小任務、低風險項目開始,再慢慢擴大規模。交代前先確認自己真正需要支援的地方,並且給出具體的指令,例如跟「幫我寫一篇演講稿」相比,「幫我撰寫一篇有3個重點,約2000字的文章」就更具體。針對 AI 的回答,無論好壞就直接點出,做不好就直接說或補充指導它怎麼做,才能讓它進步,跟帶職場新人的方法如出一轍。

畢竟 AI 要經過學習,所以不知道的事情可能會給錯答案,因此後續的檢查不可少。針對 ChatGPT 產出的內容,可以請 Bing AI Chat 幫忙檢查,尤其是近 2 年的資訊,一定要再三驗證。交代完生成式 AI 工作內容後,也要清楚知道什麼時候該接手,若碰到 AI 不擅長或不能完成的事,就不要請它做。

生成式 AI 方便,卻隱含不少風險

對企業來說,請生成式 AI 成為新同事,雖然方便但有些地方也不得不小心。2022 年在生成式 AI 還未大量進入職場之際,根據軟體公司 Check Point 的統計,平均每個企業每週被攻擊次數就已超過 1,000 次;而 IBM 的《資料洩露成本報告 2022》也點出,每次數據洩露的平均成本約為 400 萬美元(約新台幣 1.2 億)。若未來釣魚網站利用 AI,刻意模仿企業老闆風格寫電子郵件,或傳送聲音檔給員工,風險將激增。尤其生成式 AI 很聰明,一般的防火牆對它也無防禦功能,企業必須甚加提防。

生成式 AI 會根據網路搜尋到的資料學習,因此它也有可能學到像種族主義、厭惡女性的口吻,若沒有後續把關就將內容送出,對品牌可能造成嚴重的公關災難。即使內容沒有問題,但如果跟品牌風格不合,同樣會造成困擾。美國市場研究和諮詢公司 Forrester 年初發布的報告就指出,AI 聊天機器客服的回答,曾讓 75% 的消費者感到不滿,甚至有 30% 的消費者氣到走人,生成式 AI 產出的內容,對品牌來說是極需注意的問題。

員工的操作不當,也可能把企業暴露於危險之中。三星在 3 月初時,就有員工分別將代碼複製到 ChatGPT 中尋求修復、透過 ChatGPT 優化代碼、將會議紀錄交給 ChatGPT 產生文件,皆導致了公司機密外洩。一般員工可以簽保密條款,分辨什麼不能說,但到底什麼東西可以告知這群「新同事」,企業內部勢必要有明確規範。

若「摩爾定律」繼續走下去,生成式 AI 成為新同事絕對是趨勢且銳不可擋,然而對企業和員工來說,絕對不是一股腦將工作丟給它完成就好,找到正確與它合作的方法,相互配合才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資料來源:Wall Street JournalForbes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