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美國最早為線上新聞收費的主流媒體之一,《華爾街日報》的數位轉型開始得早、腳步卻不夠快。2023 年初找來的英國總編加速改革,她表示不想讓此報淪為如德國邁入夕陽階段的傳統燃油車業,如何不靠流量而是讀者優先思維,贏得真實訂戶?

生活成本攀升,紙本讀者持續流失,網站流量又因無法控制的演算法起起伏伏。生成式 AI 料將對「內容」生產帶來一波深刻變革,媒體如何做出可與一般內容區辨的「新聞」,展現自我的價值?

據《紐約時報》(NYT)報導,在金融、商業領域享有盛譽的美國媒體《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也感受到環境變遷帶來的挑戰,2023 年甫上任的英籍主編塔克(Emma Tucker)期許同仁做得好還要更好。但即便對《華爾街日報》這樣獲獎無數、資源相對充沛的媒體來說,轉型之旅也不會是簡單的。

策略一:簡化編輯流程,但不犧牲品質與信度

2 月上任以來,塔克主導檢視現有內容,深入了解編輯流程、以及不同報導的表現。結論顯示,WSJ現行的編輯流程層次過多,寫作口吻僵化、缺乏吸引力。

為了更好地服務數位讀者,塔克大刀闊斧地進行一連串改動,包括迅速取消行之有年的人名敬稱,並希望頭條、照片選擇可更加活潑。她相信,媒體可以在秉持公正信度與平易近人、進而吸引更多互動之間,取得一個平衡。

塔克上任以來,陸續有十數名資深編輯離開,亦有一些塔克的舊識加入團隊。但最令《華爾街日報》編輯部感受到時勢變遷的調動,可能是首席企業編輯羅斯(Matthew Rose)在 9 月去職。

此前,羅斯已在《華爾街日報》任職近 28 年。擔任首席企業編輯間期間,他主責決定報紙當日頭條。這可稱是《華爾街日報》的門面作品,也是許多獲獎報導的出處。頭條編輯流程也額外嚴格、冗長。

策略二:讀者優先,吸引更多元化的受眾

塔克指出,她的目標是帶領《華爾街日報》成為「讀者優先」的優質媒體,以獨家、調查新聞吸引在意商業動向及深度分析的讀者。

目前,《華爾街日報》的總訂戶約 400 萬,其中超過 340 萬為純數位訂戶。自 2018 年以來,數位訂戶數量持續上揚,今年成長約 10%。於此同時,紙本訂量呈現下化,但也仍有 50 多萬份。

值得注意的是,《華爾街日報》現有讀者以年長男性為主。約 75% 為男性、平均年齡高達 59 歲。塔克將此視為成長的機會,強調未來的多元化焦點不只在性別、年齡面向,也要在職業、居住地與興趣等層面,吸引更多元的讀者。

《華爾街日報》首位女主編,帶來數位新氣象

現年 56 歲的塔克為英國出身的資深記者。職涯始於《金融時報》(FT)實習生,曾先後派駐於布魯塞爾、柏林。後轉任《泰晤士報》(The Times),最高職務至副主編。在 2020 年 1 月獲任《星期日泰晤士報》(The Sunday Times)主編時,塔克成為該報自 1901 年後的首位女性主編。

2022 年底,塔克再度寫下歷史,獲指派為《華爾街日報》新任主編,是 133 年來的首位女性主編。

雖然她此前並無在美國任職的經驗,也沒有領導過每日發行的刊物。但《紐約時報》指出,新聞集團(News Corp)執行長湯姆森(Robert Thomson)看中塔克的數位轉型成績。尤其是吸引年輕記者加入,引入指標判斷讀者真正有興趣的主題。

不過,塔克重視讀者數據,不免令部分記者感到點閱數壓力。稍早,香港辦公室有 7 名數位編輯被裁,也使內部人士擔心或將有一波裁員;可能發生在倫敦辦公室或標準及道德團隊。

對此,塔克表示編輯部並無大規模裁員的規劃,但她不排除會有部分人力縮減。她進一步指出,未來準備聘用更多資料新聞、數位敘事與受眾策略的專業人才。

不懼創新,相信優質線上內容應收費

在 1990 年代中期,《華爾街日報》發布數位版本,成為最早設置全面性線上付費牆的美國主要媒體。但與現擁有近千萬訂戶的《紐約時報》相比,還有可成長之處。

近期,《華爾街日報》不乏數位創新行動。包括成立新的 Speed and Trending 編輯室來快速回應新聞趨勢,持續耕耘 Podcasts 產品線。2019 年推出以人工智慧讓訂戶生成自己的「Hedcut」的應用程式;這是 WSJ 知名的仿銅版畫風格人像插圖。

9 月最新推出的「Take on the Week」Podcast 節目,定位是以簡單、直接的方式解釋金融市場,進而協助聽眾做出自己的投資決策。希望藉此吸引市場操作經驗較少的年輕聽眾。

但如何在激烈競爭的資訊環境中保住現有讀者、並滿足新讀者的新需求,即便是對《華爾街日報》這樣具有高信度的商業大報來說,也是挑戰。塔克對新聞室同仁表示,新聞業已變化得「面目全非」(beyond recognition),若不想變成「新聞界的德國車商」,就得改變,才能適應。

(本文轉載自《遠見》)

作者介紹 |

遠見雜誌

《遠見雜誌》於 1986 年創刊,近 14 年來共榮獲 75 項國內外新聞獎項。以「傳播進步觀念」為己任,為讀者洞察趨勢,探索未來方向。透過嚴謹專業精神和流暢生動的文字,致力於普及國際知識,提升進取的世界觀。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