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 AI 的快速發展已經成為全球科技進展的主要驅動力之一,在不同領域的影響力日益顯著,也成為企業競爭的關鍵。

1111 人力銀行調查發現,隨著 AI 應用融入生活,高達 98% 的上班族都有使用 AI 應用的經驗,最常接觸的項目依序為語音助理、影像生成、智能客服、餐飲業的自助點餐系統,以及語言生成的 AI 模型。上班族使用 AI 的主要目的為提高工作效率 59.3%、找資料 56.9%、娛樂休閒 41.8%、對新科技感興趣 41.2%。

不只上班族會主動使用 AI 應用來提高作效率,AI 在企業組織的運用也逐漸提升,調查顯示有將近 9 成的企業對 AI 抱持正面的態度,包括開放員工依個人需求使用 36.4%、正面鼓勵員工了解新知 30.3%,更有超過 2 成已將 AI 應用融入公司作業流程當中,其中以資訊科技業、醫療業以及金融業轉型速度最快。

資訊科技業是帶動整個 AI 浪潮的源頭,也是 AI 應用最廣泛的產業,包括自動化流程、預測分析以及產品開發,都可以透過 AI 技術來優化,提高效益及品質。

在醫療產業中,AI 技術可以應用在醫學影像分析,幫助醫生更快速地確診疾病,使得醫療機構能夠提高診斷準確性,減少醫療錯誤,並提供更有效的治療方案,從而提升醫療服務的質量和效率,同時減輕醫事人員的負擔。

至於金融業,在金管會大力的推動下,早在 2015 年便開始推動金融科技相關政策,目前金融科技的發展,已經邁入 2.0 的階段,包括電子支付、AI、金融 FIDO、保險數位轉型、資料共享、雲端服務和資安與聯防措施等多項政策都被列入年度計畫,促使金融業積極招募數位人才。

9 成上班族有危機感,認為 AI 會取代部分工作

調查發現,多數上班族對 AI 有濃濃的危機感,9 成認為 AI 會取代某些工作。在上班族心目中,最危險的職業有翻譯、客服、產線、以及櫃台。

1111 人力銀行公關經理曾仲葳表示,這幾項工作通常包括大量的重複性任務,舉例來說客服處理的問題大多是相似的諮詢,只要依據既定的操作手冊就能解決,而生產線依賴的是標準化的生產流程,這些常規性的任務正是 AI 所擅長的工作,因此特別容易被取代,隨著 AI 系統在語言處理、自然語言理解的能力不斷提高,更能精準地解決翻譯與櫃台工作。

至於擁有 AI 技能,能不能為自己鍍金?9 成 3 的上班族認為學習 AI 可以增加就業競爭力,認為不學習會被淘汰佔 63.6% 比例最高,其次是減輕工作負擔 49.6%、便於轉換道 37.5%、升職加薪 29.0%。一旦掌握 AI 工具,上班族對薪資的期待如何?6 成 3 的上班族認為學會 AI 對提升薪資有幫助,平均可以加薪 6,736 元。

曾仲葳表示,儘管 AI 的出現衝擊了部分的職務,但同時也促使企業招募更多新興人才,根據 1111 人力銀行的資料庫顯示,過去一年 AI 的相關職缺成長幅度達到 3%, 包括大數據分析師、人工智慧工程師、資料科學家、演算法工程師、AI 溝通師,都是當前的熱門職缺。

ESG 崛起,工作機會數倍增

除了 AI 之外,ESG 也是近期的熱門話題,台灣也公布了 2050 年的淨零排放路徑。不過調查卻發現,目前僅有 3 成 7 的企業有 ESG 相關職缺,包含請外部專業人士協助 13.9%、有 ESG 相關職缺 12.7% 以及已成立專責單位 10.3%。

多數企業還沒有相關職務的原因包括有,公司規模太小 45.0%、不了解 ESG 35.2%、產業類型不適用 33.3%,甚至是老闆覺得不需要 23.5%,顯示多數企業對於淨零碳排還沒有因應方案。

曾仲葳表示,根據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發布的《2023 年中小企業白皮書》,臺灣中小企業家數超過 163 萬家,占全體企業達 98% 以上。但受限於營業額以及企業規模的限制,在面臨重要的轉型時較難獲取足夠的資源,因此有餘力發展 ESG 的企業佔比不高,但金管會已經針對上市櫃企業進行規範,要求超過 1,800 家上市櫃及證券期貨服務事業,將「永續資訊之管理」納入企業內部控制制度。

(本文轉載自《數位時代》)

作者介紹 |

數位時代

1999年開始以雜誌型態出發,聚焦科技財經領域的「新趨勢、新觀念、新人物和新商業模式」的報導。現今已成為橫跨平面與數位載體、結合內容與社群聚集、並且提供知識學習服務的科技媒體品牌;繼續為讀者尋找新經濟的下一個關鍵,為下一步發展預作準備。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