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後疫情時代,民眾生活樣態與消費模式已然轉變,而便利商店做為最貼近民眾生活的一環,也得跟著轉型。「我們是一個很習慣面對變動的產業。」全家便利商店董事長葉榮廷表示,隨著全家展店邁入 4,000 店,落腳於板橋的全新店型,也宣示全家進入下一階段的轉型。

獲利模式不再只依賴「賣商品」,而是靠「導入服務」

葉榮廷指出,過去便利商店是靠著賣快消品獲利,後來從 1997 年開始導入服務,起初是代收繳費,後來是包裹,「這些服務都是接觸消費者重要的節點,過去代收的金額甚至是賣商品營收的 4 至 5 倍。」因此便利商店的獲利模式也開始轉移,從起初設定的販售即時、立即使用商品,蛻變成瞄準人們日常居家生活的必須服務,像是寄送貨物、訂便當等等。

因應網購族年齡擴大為「全齡化」,全家作為買賣家首選的寄取貨通路,導入多種電商寄取的便利提案。其一是便利商店首見的「全智能自助寄、取、收送的 EC 雙溫寄取櫃」,提供常溫、冷凍兩種溫層,服務不限於包裹取件,若有「全家」店到店寄件需求的民眾,也可透過 EC 雙溫寄取櫃自助辦理,同時透過非現金支付完成付款,讓消費者寄取貨更快速便利,滿足疫後零接觸需求。

另外,全家也規劃自取包裹滑軌櫃,讓消費者可自助拿取包裹,節省店員找件與消費者排隊等候的雙重時間。「全家多元又快速的寄取件服務,將成為小賣家、網購族最便利的神隊友。」全家便利商店經營管理部部長吳信賢說。

「全家」板橋廣榮店規劃 EC 自取滑軌櫃,讓消費者可自助拿取包裹
全家板橋廣榮店規劃 EC 自取滑軌櫃,讓消費者可自助拿取包裹。
圖片來源:

串接虛實渠道,瞄準「快行動」、「懶商機」的趨勢

全家便利商店總經理薛東都表示,後疫時代民眾生活「宅居化」,不僅居家時間增加、外出移動距離縮短,且偏好更有效率的同時運用線上與線下購物渠道,推升「快行動」、「懶商機」的消費趨勢。瞄準這兩個消費趨勢,加上便利商店的密集據點與深耕社區兩大優勢,快速對接消費者「虛實雙棲」、「就近購取」的社區化消費型態。

薛東都舉例,疫情期間「全家」數位渠道、實體店舖雙管齊下,不僅於會員App推出全+1商城,提供各式冷凍調理食品,再輔以店長社群的揪團促購,讓消費者線上下單、就近即可快速取貨;在實體店舖則展開 App「訂便當」功能,與商圈中知名現做便當品牌合作,消費者只要於當天早上 10 點前透過全家 App,即可一指完成訂購與付款,中午一到就近到店取用熱騰騰的現做便當,讓消費者充分節省外出購餐與等待的寶貴午休時間。

全家首創 App 訂便當服務,為消費者節省外出購餐與等待的寶貴午休時間。
全家首創 App 訂便當服務,為消費者節省外出購餐與等待的寶貴午休時間。
圖片來源:

全家在新店型中也導入具有保溫效果的「餐食智取櫃」,與外部餐食新創公司「POPGo!」合作,民眾使用 POPGo!App 即可提前選購不同品牌餐食,掃瞄 QR Code 或手機對應解鎖,即可開櫃且零接觸取餐。今年全家預計將 App 訂便當服務擴大執行,並拓展至晚餐時段,展店達 300 家。

積極擴展社區型店家 FamiSuper,結合外送服務

對應人們的居家生活需求,全家也整合超市型商品組合和便利商店的便利性,推出 FamiSuper,以各大具履歷認證的優質品牌組成,並可再搭配 foodpanda 24 小時外送,滿足社區內小家庭、頂客族和單身族的需求。

「全家」打造FamiSuper選品超市店_常溫 (2).jpg
圖片來源:

這樣店中店的形式,也讓全家擴大生活服務的範疇,將跨產業便利生活服務平台的概念落地。

葉榮廷指出,下半年全家則會優化自家 App,拓產數位購物的渠道,補足實體空間的限制,持續以消費者需求為核心,思考如何更即時滿足消費需求,並提供更有效率的消費體驗、打造最便利的生活平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