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冒品充斥一直是品牌最難解的問題之一,不過拜科技進步所賜,也許將迎來轉機。藉由數位追蹤和即時分析,品牌將能更快速、輕鬆地抓到假貨,而除了品牌端外,平台端如 Amazon 也祭出打假措施,對賣家提供「IP Accelerator」服務,方便中小企業更具成本效益地獲取商標,保障消費者認對品牌並在平台上清除侵權商品。

仿冒品充斥,防不勝防

根據品牌保護解決方案公司 Incopro 在 2019 年的調查,有 26% 的美國消費者在無意中購買了仿冒品,其中 52% 的消費者表示,會因此對品牌失去信任;而根據 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預估,仿冒和盜版商品在 2016 年貿易額達到約 5,090 億美元,佔國際貿易的 3.3%,而隨著疫情推動網路購物需求提升,推測該貿易額正持續成長中,成為「品牌危機」。

過去技術尚不發達時,品牌只能見一個殺一個,卻也只是治標不治本。部分品牌商會透過設計複雜的防偽標章讓人難以複製,部分烈酒品牌則會使用獨特的瓶子避免仿冒。另也有品牌採市場抽樣調查的方式試圖找出仿冒品,但此舉猶如大海撈針,相當沒有效率。

從上述條件來看,追查偽造者並追究其責任長本相當高昂且極具有挑戰性,許多品牌甚至已將這些損失視為經營成本。對品牌有苦難言的是,很難在媒體或社群上呼籲消費者購買正品,因為這背後代表品牌無力處理仿冒問題,反倒增加消費者對買到假貨的擔憂,對增加品牌信心、黏著度相當不利。

打擊盜版,同時蒐集數據

不過隨著數位技術發展,慢慢扭轉了品牌端的劣勢。透過科技的助力,商品從源頭、經銷商到消費者的物流、金流路線,甚至購買時間可一目瞭然,方便品牌端追溯假貨的源頭。企業則能給每款商品一個獨立的 QR Code 作為「數位識別碼」,並將資料都建於雲端,這樣一來,無論是代理商、平台商或是消費者,只要拿起手機輕輕一掃,即可得知手上的商品到底是真是假。

QR Code
品牌可透過消費者掃描 QR Code 的行為蒐集資訊,並分析流通狀況。
圖片來源:

靠著消費者的掃描,品牌可以在供應鏈中的任何時間點,從每個人的手機收集數據並上傳雲端,和其他數據一起分析,就能得出產品該時間出現在當地是否合理,以及是否在灰色市場(例如水貨)等地販售。品牌亦能將產品說明結合上述 QR Code,消費者掃描產品同時也是將產品身份進行驗證,品牌商能藉由收集大量的可追溯資訊,迅速檢測可疑產品的供應鏈模式。當 QR Code 承載的資訊量愈大,偽造也就變得愈加困難。

這種數據收集功能不僅限於打擊盜版,還能提供數據共享網路,讓品牌從上到下游,都能得知產品即時販售狀況,以研擬後續的銷售策略。以往雖然亦會有銷售數據,不過以前多為層層回報,且資訊不一定會共享,現在靠著消費者的手機,馬上就能取得最新訊息。

Amazon 推 IP Accelerator,保護中小企業

網購的興起助長了仿冒品非法貿易。畢竟現在賣假貨者要架網站很容易,包裝的美輪美奐大家也不易分辨真偽,加上打破了地理限制,全球受眾都能進入,懵懂的外國消費者極可能被騙得團團轉。假貨還不只透過假網站販售,第三方電子商務、社群媒體都可能有他們的足跡,對品牌和消費者兩端都相當不利。

調查公司 Research and Markets 在 2018 年做的《全球品牌假冒報告》發現,2017 年因仿冒品造成的全球損失約達 3,230 億美元,其中奢侈品品牌更超過 300 億美元。在評論平台 Fakespot 內近期也分析了 12.4 萬餘家 Shopify 商店,發現有近 20% 的評論與假貨等欺詐活動有關,其中更有 64% 的消費者表示,如果不小心在網購買到假貨,他們將對電商平台失去信任,因此假貨不單單只是影響品牌,更可能成網購信心危機。

除了品牌端有責,平台端也推出因應之道。Amazon 推出了 IP Accelerator(知識產權加速器)的服務,裡面特有的品牌保護工具,能方便中小企業獲得商標和在平台上移除侵權商品,現已有超過 35 萬家企業使用。參加者可獲得亞馬遜的自動數據驅動保護,能主動刪除涉嫌侵權的內容,並內建舉報涉嫌侵權的工具。該服務於 2019 年開始再美國推出,目前已擴展到歐洲,日本等地。

雖然業界普遍認為「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仿冒品還是很難根除。然而透過科技和消費者習慣的改變,追蹤產品走向並取得可追溯性數據,已經是一件簡單且成本不高的事情,也改變了商業模式。即使假貨還在,但當消費者能容易判別且有意識地選擇時,此時就只是回歸各取所需,而非詐騙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