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疫苗施打率提升,旅客們憋了一年的旅遊慾望,似乎都在蠢蠢欲動,然而 Airbnb 執行長切斯基(Brian Chesky)認為「一切都回不去了!」(Travel will never, ever go back to the way it was...)。

切斯基接受《Axios》訪問表示,對國際旅遊市場感到悲觀,他認為國際旅行可能永遠回不去疫情前的狀態,未來的旅遊趨勢將集中在國內旅遊,特別是國家公園、小社區旅行會愈來愈夯。

國內旅遊體驗消費成大宗,旅行社不賣行程,賣「生活」

面對後疫情時代的旅遊,KKday營銷長黃昭瑛認為,「比起一直移動跑很多行程,消費者更在意在一個定點可以有多少體驗。」

travel
圖片來源:

根據 KKday 在疫情期間的觀察,獨棟、包場、戶外的旅遊會成為主流,因為旅客更在意旅遊的隱私和精緻的體驗;從台灣開始微解封的 7 月 13 日起至隔週週末 7 月 25 日,KKday 在這段時間內發現,各縣市景點中,以戶外景區門票、主題樂園門票、親子住宿、農場體驗與離島登島等商品最受旅客歡迎。

雄獅旅遊品牌策略總經理游國珍也指出,收入旅遊套裝產品將只佔旅行社總收入的 1/3,另外 2/3 是人們移動或到了目的地後,所產生的吃、喝、玩、樂等消費行為。換句話說,旅行社要將觸角進一步深入旅客的「生活」場景,美食體驗、腳踏車租賃、門票收入等,或許都是旅行社要爭取的收入來源。

KPMG 安侯建業數位創新服務營運長賴偉晏則認為,國內旅行社除了拓展業務範圍之外,仍要注意國旅是在疫情限制出國的情況下得到成長,但過去消費者因為國旅的花費居高不下,寧願選擇出國旅遊的隱憂依然存在。

KPMG 也觀察到,疫情期間外籍移工的人口不降反增。據勞動部統計,2020 年 3 月底外籍移工在台人數 71.9 萬人,年增 1.9%,其中以印尼、越南和菲律賓籍為主,三者合佔逾九成。因此這塊市場不彷也是國內旅遊休憩業者能夠思考與經營的潛在新興客群。

國際旅遊重點:培養忠實旅客、融合永續、正念等流行概念

mike-swigunski-yERyCOOT8i8-unsplash.jpg
圖片來源:

《富比士》(Forbes)指出,疫情後的國際旅遊,可能需要培養更多「忠實旅客」。像是私人度假村 Oil Nut Bay 業主強生(David V. Johnson)就認為,在不確定性高的時代,度假旅客將一改一年多次旅行的習慣,傾向找一個自己喜歡且安全的地方反覆回訪。

也有旅行專家認為,未來國際旅遊可能變成一種富人的活動,安全將成為首要考量,隱私變成一種「奢侈品」,人們會需要更多自己的空間,確保一切安全無虞。

此外,一些旅遊的新概念也在疫後逐漸為人們所重視,像是「永續旅遊」。

國際連鎖飯店集團萬豪,就積極推廣以「再生」為核心的旅行提案,比方說提供旅客來自隔壁農場的蜂蜜、蔬食;邀請旅客與生物學家合作進行珊瑚復育計畫,讓旅客在馬爾地夫度假村中,一邊體驗潛水,一邊觀賞體驗珊瑚復育。藉此,萬豪不僅能宣揚品牌理念,也能鞏固消費者的忠誠度。

經歷過疫情,人類旅遊模式也跟著改變。現在民眾更喜歡「公路旅行」,開著一台車,到家裡附近的郊區度過假日。

切斯基認為,即使日後愈來愈多人重新出國旅遊,其熱門目的地也會大洗牌,過去遊客愛去巴黎、倫敦、羅馬等大城市,住大飯店、搭觀光巴士,在著名地標前拍照打卡,這樣「大眾」的旅行會變少,取而代之的是融入社區的深度旅行,這或許是未來旅遊業者可以深耕的商機。

作者介紹 |

張庭瑋

特約採訪編輯

一名企圖用文字賴以為生的社畜、小時候真的有讀書的記者。
 
在《未來商務》新商業社群中與報導企業數位轉型、科技賦能以及商模創新的故事,也關注企業轉型過程中需要的各種「B2B解決方案」,以新聞工作者的角色,與企業並肩在數位轉型的道路上。
 
企業轉型故事、解決方案採訪需求請來信:fc@bnext.com.tw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