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兩年來,COVID-19 疫情顛覆了無數人的工作和家庭生活常態,造成人們不小壓力。諮詢機構 Empower Work 創辦人兼執行董事福勒(Jaime-Alexis Fowler)就曾告訴《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許多上班族或待業者因飽受焦慮感折磨而尋求協助,前者擔心在家上班無法如期完成工作,後者者則擔心求職狀況會受影響。

旨在促進精神健康的非營利組織「心理健康急救」(MHFA England) 研究表明,25% 的人發現遠端工作期間更難投入工作。自疫情以來,35% 的人表示工作動力下降,30% 的人表示他們與團隊的聯繫減少了,39% 的人感到孤獨或孤立感增加。

「雖然到辦公室時間減少,但很多時候,員工只是想被傾聽,雇主可以更人性化、體貼和支持,對員工來說會是莫大的幫助。」福勒表示。

在這樣普遍的焦慮、孤獨情緒下,一個C級職位在商業圈順勢而起——CMO(Chief Medical Officer),醫療長,有些公司則稱作健康長(Chief Health Officer)。

疫情為人們上的一課:健康是最重要的!

為什麼需要健康長?隨著健康議題愈來愈為人所重視,相關的衍生產品或服務愈來愈多,包含亞馬遜、Uber 都跨足到健康領域。

以提供客戶管理軟體服務的 Salesforce 為例,由於許多健康產業相關的客戶找上門,該公司便設立健康長,以因應不同類型的客戶,結合臨床專業,提供商業決策。比方說,Salesforce 的解决方案可以替診所或醫療機構做到自動化分診、管理護理團隊和追蹤病患和供應商,提高整個機構的工作效率,也讓患者的體驗更好。

「這種以客戶為中心展開的優化,會讓願意上門的患者變多,在數位的時代下,病人有需要時,他們也想要即時獲得治療。」Salesforce 表示。心理諮商媒合平台 TalkSpace 的報告顯示,自去年 2 月以來,客戶數量成長了 65%。

健康長除了提供與健康方面相關的商業決策外,另一個重要的工作就是關懷員工的身心健康。

康乃爾大學威爾醫學院 (Weill Cornell Medicine)精神病學臨床教授卡恩(Jeffrey P. Kahn)說:「在工作中,人們試圖表現得更專業,以隱藏自己的負面情緒問題,是很自然的防衛習慣。」

也因為如此,公司內有完整健康團隊的 Salesforce 認為,確保員工的健康對公司是有好處的,無論是哪個職位上的員工、負責什麼樣的業務,又或者是公司是哪個產業,員工良好的健康狀態,有助於提高工作效率。

例如 Salesforce 就在倫敦辦公室的 30 樓設立員工冥想間。在這裡,員工不能使用手機或電腦,只能專心冥想,遠離辦公室的壓力小歇一會。

年輕人成主要勞動力,更促進公司對心理健康的重視

《華爾街日報》指出,年輕一代的員工,很多人在大學裡接受過諮詢服務,他們可以自在地談論心理治療和職場相關的話題,也會期待未來出社會之後,其雇主可以傾聽及支持。

根據藍十字藍盾協會(Blue Cross Blue Shield Association)的報告,千禧世代的身心健康比老一輩的人更容易下降,加上許多職場潛規則和企業文化,對年輕一輩的員工來說,容易身心俱疲,新世代的員工需要更多解方和工具來協助他們應對踏入職場之後的壓力。

除了聘請健康長之外,也有有不少企業願意投資公司內部的精神健康福利。像是在美國運通(American Express)辦公室裡時不時會出現標語,上面寫著:「當你覺得心理不舒服,你能跟誰說話?」、「不喜歡參加派對 okay 嗎?」等等,來幫助員工思考這些問題。

該公司負責推動這項計畫的心理健康工作高管拉塔魯洛(Charles Lattarulo)表示,自從貼出這些標語,已經有數千名員工參加了「如何識別心理健康問題」的線上課程。拉塔魯洛認為,及早了解員工的心情並介入對個人和公司都好,因為可以降低曠職率。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PwC)則是推出了幸福感輔導課程,員工可以向專業諮詢師尋求幫助,討論自己的壓力;他們還創建了一個線上社群,讓員工能互相聯繫,說說自己在疫情間面臨的挑戰。另外,該公司也替員工和家屬提供6次免費的心理治療,主要透過應用程式提供情感支持,其中也輔以各種冥想、睡眠、放鬆音樂的額外功能。

冥想應用程式 Headspace 科學長貝爾(Megan Jones Bell)則告訴《商業內幕》,新冠病毒讓許多公司注意到為員工提供心理健康資源的急迫性。她說,雇主也感受到了員工們的壓力,他們需要這些資源,來創造一個更好的工作環境。

資料來源:Wall Street JournalFE News

作者介紹 |

張庭瑋

特約採訪編輯

一名企圖用文字賴以為生的社畜、小時候真的有讀書的記者。
 
在《未來商務》新商業社群中與報導企業數位轉型、科技賦能以及商模創新的故事,也關注企業轉型過程中需要的各種「B2B解決方案」,以新聞工作者的角色,與企業並肩在數位轉型的道路上。
 
企業轉型故事、解決方案採訪需求請來信:fc@bnext.com.tw

分享